以公共利益為優先,不畏時局壓力的《上下游新聞市集》

2023 年 12 月 1 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donation

田育志|特約記者採訪報導

2014年,馮小非以《上下游新聞市集》共同創辦人兼產品統籌的身份,獲頒卓越新聞獎基金會首屆的「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那時《上下游新聞市集》剛創立3年左右。又過了近10年,在2023年卓越新聞獎第十屆的社會公器獎評審會議中,五位評審委員毫無異議一致同意將此獎項頒給《上下游新聞市集》,而評審意見也相當集中——十餘年來深入經營農業報導、獨立經營小農市集自給自足、探討雞糞與檳榔農藥議題促成政策革新、累積深厚社會信任感等,無一不是媒體的榜樣。

除了來自評審委員的肯定外,無論是曾經的受訪對象、合作過的小農、消費者端的合作社、抑或是在新聞與農業領域的專家學者,《上下游新聞市集》在他們眼中也都有著不同面向的存在意義。能獲得各界的支持與共鳴,更代表《上下游新聞市集》充分發揮媒體公共性,作為本屆的社會公器獎得主,《上下游新聞市集》當之無愧。

鍥而不捨,頂住壓力

「《上下游新聞市集》報導的議題非常廣,但都脫離不了農業與食安等範疇。」看天田友善農食負責人郭明賢說道,2017年年初刊出使用雌激素飼養烏魚的新聞,是他對《上下游新聞市集》的第一印象,彼時他還未是《上下游新聞市集》的受訪者,但對於多年以來烏魚產業在飼養方式上的「不能說的秘密」,郭明賢在那次的報導中,除了看到《上下游新聞市集》的深入調查,也感受到新聞產製的背後承受著莫大壓力。

看天田友善農食負責人郭明賢

看天田友善農食負責人郭明賢談《上下游》。

郭明賢相信,不僅僅是烏魚事件,在關乎農業與食安的新聞報導中,《上下游新聞市集》不時會遭受外界或既得利益者的攻擊,「但是他們(指《上下游新聞市集》)依舊不卑不亢、認真仔細地去查證,找出相關證據,做出非常深入的報導。」作為一個閱聽眾,看到《上下游新聞市集》屢屢在調查中突破困難、完成報導,郭明賢都不自覺地為他們鼓掌。

爾後,農地種電自屏東、台南擴散至嘉義東石,在當地推動雜糧復興的郭明賢因此成為受訪者,更讓他看見《上下游新聞市集》的堅持,「這個議題他們在幾年前就開始做,之後一直追蹤後續發展,後來追到東石來,真的是鍥而不捨。」

高雄美濃區農會總幹事鍾清輝在光電入侵農地的新聞報導中,同樣是受訪者之一。面對光電誘發農地租金上漲,沒有土地的青農能獲取的利潤更低,鍾清輝說道,這對鼓勵青農返鄉的理念來說,已經是背道而馳,「《上下游新聞市集》處理很多重要的農業議題,其中農地種電的報導最讓我印象深刻,因為不僅揭露問題,也讓政府相關政策有所改變。」站在農業第一線,鍾清輝清楚感受到《上下游新聞市集》所發揮的媒體力量。

高雄美濃農會總幹事鍾清輝

高雄美濃農會總幹事鍾清輝因「光電入侵農地」這篇報導,成為《上下游》的受訪者之一。

排除阻力,成為助力

因為媒體的調查報導影響政策、凝聚社會力量帶來改變,不只是農業第一線的生產者有感,研究農業的專家學者也有同樣觀察。

2019年4月,食藥署預告要考慮放寬嘉磷賽在雜糧、豆類等農作物的農藥殘留容許量,引起社會關注,台灣大學農藝系名譽教授郭華仁因關注基改作物,留意除草劑「嘉磷賽」已有多年時間,當時就注意到《上下游新聞市集》在事件發生的20多天內,接連發佈多篇新聞報導。

台大農藝系名譽教授郭華仁

因《上下游》接連報導,促使食藥署暫緩除草劑「嘉磷賽」殘留容許量增修,台大農藝系名譽教授郭華仁肯定《上下游》報導帶來正向結果。

作為農產品通路的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同樣有感於《上下游新聞市集》對產業帶來的幫助,理事主席彭桂枝以2022年的雞糞大調查系列報導為例,她說《上下游新聞市集》比通路商都還要認真研究雞蛋背後那些消費者看不到的環境與勞動力成本。

「我覺得在報導裡看得到他們突破很多阻力與限制,讓通路商或一般消費大眾,能藉此直擊蛋農與雞糞處理業者的現場,了解雞糞後來去了哪裡,整個追蹤過程讓人印象深刻。」彭桂枝表示,報導刊出後,《上下游新聞市集》邀集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共同舉辦論壇,邀集農委會到場,努力將相關人士串連在一起,更是搭起農業生產端和消費者端的溝通橋樑,擴大新聞議題的影響力。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彭桂枝

《上下游》製作雞糞大調查系列報導,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彭桂枝說,記者比通路商都還要認真研究。

了解農業,也照顧農業

而不論是2022年的雞糞調查,或是今(2023)年一度延燒數月的缺蛋議題,既是雞農也是蛋農的育誠蛋品負責人林育誠,在這幾年下來,觀察到《上下游新聞市集》與其他媒體在報導處理上的不同。

「主流媒體不外乎是追著大家關注的議題,想問出他們心裡早已預設好的答案,但《上下游新聞市集》在缺蛋啟示錄的多篇報導中,透過蛋農、中間經營者到末端消費者的採訪,一路剖析缺蛋問題的源頭在哪裡。更重要的是,他們會根據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不只是一味的批判而已。」挖掘出問題癥結固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能進一步揭開迷障並追尋問題解決之道,足以讓報導提升到另一個層次。林育誠始終相信,在網路發達、資訊紛擾的時代,得要能以正向的方式提供讀者正確的知識,才是媒體的角色所在。

育誠蛋品負責人林育誠

育誠蛋品負責人林育誠不僅是《上下游》的受訪者,也是《上下游》的合作小農。

不過林育誠除了是受訪者,也是與《上下游新聞市集》合作的小農。回憶起最初的接觸,林育誠記憶猶新,《上下游新聞市集》並不是直接提出想要販賣育誠蛋品農產品的合作邀請,而是先深入了解作物背後的生產過程,才挑選出在市集上架的商品。

「他們會去了解農夫是怎麼照顧動物或作物,然後將掌握到的訊息,透過文字傳遞給消費者,所以在他們的市集所購買的農產品,你會知道產地在哪裡、農夫是透過什麼方式進行種植或飼養。」這不僅是讓消費者安心,也讓身為生產者的林育誠感到窩心,《上下游新聞市集》除了在新聞報導上關心農業,在市集的運作上也顧及生產端與消費端的權益。

聚焦事實,回到議題本身

回歸媒體本質,從生產者、通路商、消費者到農業專家,都看見《上下游新聞市集》透過新聞報導帶來的正向影響。在郭明賢眼中,《上下游新聞市集》深入報導農業現況,替遭遇不公不義的農民發聲,是非常負責任的媒體;鍾清輝則認為《上下游新聞市集》帶給農民很大的信任感,原汁原味而非加油添醋地呈現報導,在接受《上下游新聞市集》採訪時,都能安心地把事實說清楚、講明白。

而彭桂枝看到的,是《上下游新聞市集》不僅努力直擊新聞現場,還帶著讀者與農友共同思考處理生雞糞背後的困難,而非停留在指責層面。這也是林育誠和郭華仁的觀察,《上下游新聞市集》善用媒體第四權並發揮影響力,一方面屬產業往好的方向前進,一方面更監督政府、促成政策改變。

而說到新聞媒體的功能,正是《上下游新聞市集》在諸多推薦名單中脫穎而出,成為第十屆社會公器獎得主的重要原因。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陳順孝分析道,綜觀臺灣現有媒體表現,顯而易見的問題之一,是許多媒體都先有特定的政治立場,並以此為出發進行新聞產製與報導。

輔仁大學新傳系副教授兼系主任陳順孝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陳順孝希望藉著《上下游新聞市集》獲得社會公器獎肯定,鼓勵台灣媒體嘗試尋找適合自己的營收方式。

「但是《上下游新聞市集》是從議題脈絡出發,不論是談檳榔農藥問題、高山農業、米粉不含米等,他們會去追尋議題緣起、成因、演變、爭議、危害,進而探討解方,並在這樣的討論下檢視政府政策的是非對錯。因為很多議題是超越黨派的,《上下游新聞市集》從議題脈絡出發,就比較能夠聚焦在政策、聚焦在事實,而不至於淪為黨派之爭。」陳順孝明確指出,這正是《上下游新聞市集》作為社會公器的重要表現。

陳順孝也指出,《上下游新聞市集》透過經營小農市集來維持新聞部門營運,從而獨立在政治力與經濟力的干涉之外,這樣的社會企業經營模式,對現今的媒體生態來說,同樣是種啟發。

「媒體現在最大的危機是,廣告已經被Google或Facebook等平台瓜分掉,因為收入銳減所以才做置入性行銷。《上下游新聞市集》證明了,新聞媒體不需要犧牲專業,也能用其他方式賺取營收。」藉著《上下游新聞市集》得到社會公器獎肯定的契機,陳順孝不忘鼓勵台灣媒體嘗試內部或外部創業,尋找適合自己的營收方式,探索社會企業經營與新聞產製之間的平衡,才能免於既定立場的介入,讓報導回歸事實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