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審委員:王毓莉、江才健、何旭初、林宇玲、林淇瀁、陳順孝、劉昌德(依姓氏筆畫排序)
開會時間:八月三十一日、十月十二日、十一月一日
開會地點:中山公民會館三樓多功能會議室、柯達飯店台北二店咖啡廳

 

第一次評審會

本屆平面類參賽作品件數(不含新聞攝影獎)共209件,各獎項參賽件數

如下:「即時新聞獎」43件、「專題新聞獎」84件、「調查報導獎」31件、「國際新聞報導獎」29件、「新聞評論獎」22件。本屆評審工作就是要從參賽作品中選出入選作品及得獎作品。

經評審們相互推舉,由王毓莉老師擔任本屆平面組評審召集人。評審方式決議為:初審時,評審老師們依獎項進行分工,將參賽作品達84件之專題新聞獎分為三組,連同其餘四個獎項,共分七組,每組作品各由四位評審(逾半數)進行初審。初審時,評審老師需審閱責任範圍內所有參賽作品,並予以評分,給分方式為1至10分,最高10 分,以7分為可進入複審討論之門檻。各獎項七分以上之作品數量以四分之一為原則。

評分結果回傳秘書處後,經統計、排序,評審再以郵件群組方式討論決定進

入複審之作品數量。並於第二次評審會議前,補審閱進入複審作品中非原屬審閱範圍內之作品後,以第一到第十名予以排序,排序結果統計出來後作為第二次評審會議討論之參考。

第二次評審會討論決定各獎項之入選作品,第三次會議就入選作品中選出最後得獎作品。

另外,有鑑於去年即時新聞獎、專題新聞獎及調查報導獎之部分報獎作品未能清楚掌握各獎項獎勵之重點,有即時性不強的作品報名即時新聞獎、調查性不高的作品報名調查報導獎,造成評審時的混淆。因此,評審討論後獲得共識如下:

即時新聞獎:著重於即時性、獨家、搶時間的難度。

調查報導獎:著重於調查性、揭露性、內幕挖掘。

國際新聞報導獎:著重於報導地點(或議題)的創新或稀有程度、與台灣的

連結、現場報導優於資料分析。

最後,由於評審之一的輔仁大學新傳系陳順孝老師同時為報導者文化基金會之監事,基於利益迴避原則,評審們討論決議:請陳老師迴避審查所有《報導者》之參賽作品。

 

第二次評審會

經過初選統計,進入複審討論的作品名單及其排序如下:

註:評審於初審時針對進入複審名單進行名次排序,最後得出序位和。

即時新聞獎:

作品名稱 初審序位和
一銀 ATM被駭系列獨家報導 15
華航罷工系列報導 16
世紀之握「馬習會」 32
英國脫歐後 你不認識的新世界 33
雄三飛彈誤射 35
郭台銘的野心與算盤 36
德翔台北漏油事件系列報導 38
搶救百果樹紅磚屋追蹤報導 47

 

國際報導獎:

作品名稱 初審序位和
德國的世紀豪賭 16
緬甸大選系列報導 17
【歐洲難民困境】漂泊的國家.漂泊的人 29
最創新的童話國 35
COP21連線報導 39
東協,南向新樂園 45
巴黎協定,關你什麼事 46
被台灣拋棄的一代:西進中國的學術移工 50
數位英國 53
巴爾幹轉型正義系列報導 55

 

調查報導獎:

作品名稱 初審序位和
新屋大火週年系列報導 21
「看見高雄土地傷痕」調查報導 22
他是神操作,還是獨裁者? 24
管不住的紅色大富翁 34
王雪紅假公益真投資/公益挪錢術 36
超商香蕉的全球化戰爭 39
鉛水風暴 踢爆全台竟有3.6萬鉛管戶 48
統一夢斷玉峰堰 50
魚不見了 53
退回?不退回?探索中研院院長遴選的難題 58

 

新聞評論獎:

作品名稱 初審序位和
台灣的危機-反應太急、思考太淺、容忍太少 19
務實有效進行租稅改革 23
產業轉型再造新思維 23
顧爾德專欄 32
你看見的,與看不見的 36
TPP評論兩則 36
2016美國總統大選系列評論-從歷史、政經、草根文化反思川普現象 40
突圍脫困 再造新經濟 43

 

專題新聞獎:

作品名稱 初審序位和
人瑞大調查-超高齡社會的使用說明書 23
「結痂的八仙」追蹤報導 25
體檢台灣媒體 27
真食餐桌 40
繁星十年,翻轉大學路 41
台灣哥倫布大亞洲戰略 42
蚊子館怎麼滅? 43
「急診人生」新聞遊戲及系列報導 58
消失中的上班族 64
台灣窮老怪象蝸居老人住宅 68
台灣百億茶金 解密 74
加入TPP 台灣準備好了嗎? 79
誰來伴老 80
留守家庭的美麗與哀愁 88
走進g0v系列 88

 

即時新聞獎

評審老師們首先討論即時新聞獎。序位和低於20分的前兩件作品,評審優先讓其入選,序位和32-38分者,評審決定由前三件入選。評審認為這五件入選作品的優點如下:

經濟日報的「一銀ATM被駭系列報導」:為獨家報導,具即時性、報導速度快,且對事件發展確實產生影響。端傳媒的「華航罷工系列報導」:其優點為報導涵蓋面廣,寫作流暢,兼顧正反面意見,也採訪了其他航空公司空服員看法,關照面廣。聯合晚報的「世紀之握『馬習會』」:馬習會是全世界矚目的新聞事件,國內媒體爭相報導,但聯晚此一作品報導面向相對完整。

今周刊的「英國脫歐後,你不認識的新世界」:各界原本預期公投結果會是留歐,投票結果出乎意料之外,報導團隊迅速作出調整,受訪者眾,不限於政府官員,就作為周刊的即時報導而言是一佳作。

中國時報的「雄三飛彈誤射」:有評審認為此作品具完整性、即時性,對事件的反應迅速,且能平衡報導。

討論過後,評審一致同意由上述五件作品入選。

 

新聞評論獎

接著討論新聞評論獎。序位和25分以下有三件,30-39分的有三件,40分以上的有兩件。評審同意由25分以下的前三名作品先入選,這三件作品的優點為:

工商時報的「台灣的危機-反應太急、思考太淺、容忍太少」:切中問題要點,思考有高度,主筆為穩健的寫手。經濟日報的「務實有效進行租稅改革」:文筆洗鍊,對租稅政策的瞭解透徹,建議具體,除具有專業知識外,也能用平實的方式解釋專業的問題。經濟日報的「產業轉型再造新思維」:前兩件作品是在比較抽象的原則上作論述,但此系列評論有舉具體的國內外案例,是其優點。

在序位和30分以上的作品部分,評審討論了新新聞的「顧爾德專欄」及焦點事件的「TPP評論兩則」。有評審認為前者觀點犀利,分析尖銳,在資訊過多的現代,四平八穩的文章雖有其價值,但更需要在第一時間讓讀者知道評論者的主張,此作品有清楚的立場也有立論根據。

也有評審認為排名前幾名之作品,文筆好、專業知識充足,表現穩健,但在網路時代,要吸引讀者閱讀,新聞評論形式也應有所創新,而認為「TPP評論兩則」在創新部分表現較為出色,可惜之處是TPP可被評論的面向應該很多,參賽作品篇幅僅有兩則,不夠完整。

但有評審認為這件作品放了很多圖表,且從描述事件入手,比較像報導。另一位評審解釋其所瞭解的焦點事件作業模式,是編輯群針對一個議題討論後列出重點,先畫成圖表,再進行文字報導,跟傳統的文字思考不同。其認為雖然此作品與傳統的評論形式不同,但從鼓勵創新的角度來看,贊同讓其入選。

討論至此,評審們基於新的時代鼓勵新聞評論有新的可能性,決定讓「TPP評論兩則」也入選本屆新聞評論獎。

 

國際新聞報導獎

序位和20分以下的作品有兩件,分別為商業周刊的「德國的世紀豪賭」及端傳媒的「緬甸大選系列報導」。序位和20-30分的作品一件,為報導者的「歐洲難民困境:漂泊的國家.漂泊的人」。

其中,「緬甸大選系列報導」共獲得四位老師給予第一名的肯定,評審認為此件作品報導角度獨特,從少數民族、文化音樂等面向切入,提供國際重大選舉報導中少見的特別視野。

另外兩件作品關於難民議題的報導,評審認為其一的「歐洲難民困境-漂泊的國家.漂泊的人」雖然是新媒體的一人之作,但報導品質精良,記者以兩個月的時間深入新聞現場,進入一個移民家庭中觀察其生活,報導深刻、引述精準,雖是年輕記者之作,但不只有熱情,也有專業能力。

難民議題報導之二的「德國的世紀豪賭」則是大媒體之作,有較多人力及資源進行報導。該作品除了描述難民處境,還將難民議題放進德國人口老化的問題中去思考,分析難民對未來德國可能作出的貢獻,而不只把難民當成德國的負擔。且報導也能與台灣作連結,談到移工對台灣的貢獻,報導面向完整。

評審一致同意先讓上述三件優秀作品入選。另有評審推薦序位和在30-39分的商業周刊「最創新的童話國」,評審認為該作品取材特別,且有關照回台灣,且對台灣有啟發,是其優點。評審們同意也讓此作品入選。

 

調查報導獎

本獎序位和20-29分之作品共有三件,分別為報導者的兩件作品「新屋大火週年系列報導」和「看見高雄土地傷痕調查報導」,以及今周刊的「他是神操作,還是獨裁者?」。

評審認為這三件作品都是水準之作,「新屋大火週年系列報導」是重大災難的後續報導,記者找到跟官方調查證據不一樣的七處關鍵點,檢討得十分深入。評審認為此作品雖然有較強的針對性,但調查記者本來就應該有勇氣指出問題之所在。另一件作品「看見高雄土地傷痕」,評審認為此作品報導結構完整、深入挖出中央與地方法令問題,文字與引述精準是其優點。「他是神操作,還是獨裁者?」勇於挑戰典範人物,採訪難度高。上述三件作品獲得評審一致肯定,率先入選。

評審接著考慮序位和30-39分之作品。有評審推薦獨立記者姚惠珍之作品「王雪紅假公益真投資/公益挪錢術」,認為獨立記者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耗時數月比對公開資料,揭露富豪旗下公益基金之實況,實屬不易。但也有評審認為此報導針對性很強,特別關注記者是否作到平衡報導。評審謹慎地確認該報導中有刊載被報導當事人的相關回應申明,且當事人於報導刊出後未提出法律訴訟。另外,也有評審推薦天下雜誌的「超商香蕉的全球化戰爭」,認為此作品選題好,且能揭露台灣農業、農產品不為人知的真實情況。

討論之後,評審們同意上述兩件作品也入選本屆調查報導獎。

 

專題新聞獎

本獎複審排名前三名者,序位和皆在30分以下,分別是聯合報的「人瑞大調查-超高齡社會的使用說明書」和「結痂的八仙追蹤報導」,以及端傳媒的「體檢台灣媒體」。

評審認為「人瑞大調查」不只呈現老化問題,也讓人看到高齡者對社會可能的貢獻,專題企畫完整。「結痂的八仙」的優點則是長期追蹤,結合網路特性,超越紙本敘述,讓報導更豐富完整。「體檢台灣媒體」把追求點擊率的即時新聞大量出現後,對台灣新聞產業及勞動的影響,做了深刻且完整的報導。在評審們一致肯定下,此三件作品率先入選。

評審接著討論序位和40-60分的五件作品。其中報導者的「急診人生新聞遊戲及系列報導」引起評審的反覆論辯,有評審認為新聞遊戲的假想性質挑戰了一般人對新聞的既有觀念,如新聞應該百分之百真實;其參賽專題新聞獎,也挑戰了評審對專題新聞既有標準的認知。對於前者,有評審認為新聞遊戲如同寓言式的新聞,其表現形式雖為虛擬虛構的,仍是奠基於新聞真實上所作的設計,其目的是以創新的形式吸引讀者關注此新聞議題。

評審認為「急診人生新聞遊戲及系列報導」雖然在報導深度及完整性上有所不足,但在形式創新上做出貢獻,相較於目前網路新聞仍較多是將平面報導搬到網路平台上,而沒有充分表現出網路新聞可能的創新潛能,此新聞遊戲是一個大膽的實驗,縱使報導內容上有一些缺點,但評審認為應肯定其實驗精神。

反覆討論後,評審基於鼓勵創新的立場,決定予以入選。但也建議主辦單位應設立網路新聞相關獎項,讓以形式創新及多媒體運用見長的網路新聞能獲得適當的獎項予以鼓勵。

另外四件作品也分別因不同的優點獲得評審肯定,經典雜誌的「真食餐桌」報導角度特別,報導內容完整;聯合報的「蚊子館怎麼滅?」能針對老問題提出新做法;商業周刊的「哥倫布大亞洲戰略」選題方向獨特;天下雜誌的「繁星十年,翻轉大學路」則是能具體檢驗政策效果。此四件作品亦獲入選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