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媒體發生了兩件事,可以說是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終結,一個時代的開始。 上月底,擾攘多年的香港電視網絡(簡稱港視)申請免費(free-to-air)電視牌照爭議落幕,該公司宣佈撤回申請,放棄電視業務,專注其網購生意。港視主席王維基在過去十年,成為香港最傳奇的媒體大亨,但他之所以傳奇,並不是因為他成功,而是因為他失敗。

港視的失敗之旅

王在九十年代經營了一家電訊公司,生意不錯,一時間成為電訊業的新星;然而,他於十多年前,決定完全出售相關業務,決心轉戰電視業,並於2009年申請免費電視牌照。擾攘多年後,在2013年遭香港政府否決其申請,而差不多同一時間,政府向兩家原來壟斷香港有線電視服務(類似台灣的所謂「第四台」)的公司發出免費電視牌照,擁有人分別是城中首富李嘉誠的兒子李澤楷,以及原屬九龍倉集團的有線電視。同時,政府內部消息人士傳出,據說通訊事務管理局原來批准港視申請,卻遭時任特首的梁振英極力反對。政府的決定引起不少公眾不滿,曾出現過數十萬人參與抗議活動,批評香港政府一直以來保守及不透明的廣播牌照制度,讓牌照控制在與特區及北京政府親近的權貴手上。一時間,本來也想擠身建制行列(他曾努力地爭取到一個浙江省政協名銜)的王維基,儼然成為香港反對派成員,一位悲劇英雄。

香港政府否決港視申請免費電視牌照的決定,引起公眾不滿,並發起抗議活動。(圖片來源:wikimedia

王雖然在2014年再次申請,循司法途徑挑戰政府決定,但政府一直拖延至今。同時,他也試行製作節目及網絡廣播(即所謂OTT服務)。然而,時間是王維基的最大敵人,他既敵不過行政當局密不透風的制度,及頑固的立場,也敵不過市場轉變。王申請牌照前後過了差不多十年,香港觀眾的習慣也大變,愈來愈溢出傳統免費電視或有線電視服務的框架,現有的經營者,例如,仍然佔市場份額最大的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即俗稱「無線」或TVB),近年廣告收入下跌,叫苦連天。免費電視這類傳統業務前景愈來愈暗淡,新入行者更難生存,相信是王維基放棄的原因。 簡單來說,保守的香港政府廣播政策及態度,配合了媒體環境的大勢轉變,「成功」拖死了港視這家媒體初創企業,成就了王維基的失敗傳奇。

黑紙的成功

與王維基的失敗對比,是最近一家名為「毛記葵涌」的上市媒體公司的成功。 該公司現時市值不足十億,但在上月招股時,超額認購約6,288倍(即申請認購股份的金額與集資額之比),成為歷史上超額認購倍數最高的香港上市公司。 公司在首日掛牌最高見11.76元,是招股價的8.8倍。該公司由黑紙有限公司擁有90%股權,其餘的10%股權由經營《明報》的世界華文媒體持有。 很巧合的是,黑紙這家公司的冒起與港視是同步的。同樣是2009年,《黑紙》創刊,是一張每月出版的A5大小的紙章,在便利店出售,最初以人物專訪為主,配以嬉笑怒罵的內容。創辦人及製作人包括林日曦、陳強及阿Bu三人,他們同時從事其他創作及設計工作。四年後,他們創立雜誌《100毛》,在這前後,黑紙獲世界華文媒體入股注資;再過兩年,他們成立網絡平台「毛記電視廣播有限公司」。他們的業務廣泛,為廣告客戶搞推廣活動、拍廣告、構思等等,甚至自己舉辦過別開生面的頒獎禮。他們的政治諷刺,與混娛樂八卦混在一起,嘲弄名人及權貴,針砭時事,吸引大量年青觀眾及粉絲。 從媒體角度看,黑紙由印刷平面媒體開始,利用網絡穿越其他媒體,他們的成功原因很複雜,值得深入研究。大致來說,他們捕捉了市場口味及媒體習慣,完全不依賴需要廣播牌照的傳統媒體,如電視、電台,完全以網絡為家;他們做的廣告,針對香港最多人用的社交媒體臉書的用戶。當中的社會及政治諷刺元素,也配合近年日益政治化的香港社會及年青人口味。最後一點值得注意是,《黑紙》或毛記電視(《100毛》算是本雜誌)到底算是甚麼媒體?這幾乎不能用過去慣常的媒體分類來理解,甚至你可以說,它最主要的業務像一家廣告公司,換言之,它就像一只到處捕捉及創造機會的變形蟲。 雖然如此,香港大量被稱為傳統媒體的公司,在可見的將來也不會消失,但卻要面臨日期惡化的市場環境,以及政府依然保守嚴苛的廣播規管。幾乎只有與特區及北京政府關係良好的大財團,才能勉力維持,也只有他們可以幾乎不計成本,其他經營者日漸撐不下去了(例如黎智英的壹傳媒集團),新入行者即使有王維基這樣的雄心及資本,也只能望門輕嘆。另一邊廂,新媒體環境看似造就了多一點的新機會,不過,這些機會並不算是能淘金的大商機。近年香港出現大量所謂「網媒」,大部份都是把傳統媒體的業務搬到網絡上去,但在商業上能成功的,幾乎只有黑紙,其他網媒能收支平衡已屬萬幸。若黑紙的成功是個模式,那麼得到的教訓是,就是當個變形蟲,在網絡時代成功的媒體,似乎是個不能被歸類的媒體集團,能被歸類的只能在狹窄及受管束的遊戲中掙扎。
葉蔭聰,嶺南大學文化研究助理教授,香港獨立媒體網創辦人之一。研究興趣為新媒體與政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