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從七月初迄今,義務役下士洪仲丘退伍前夕遭不爽他的軍中長官惡整、凌虐至死的新聞,是臺灣從平面到電子媒體鋪天蓋地、全面轟炸的主流素材。這則新聞一連十幾天,「量」的操作媒體當然有其說詞,也一定能獲得理解,但沈澱回新聞執行面根本思維得宜與否的討論,應該是不能迴避的問題。

或許是這陣子天氣條件相對穩定,沒有颱風、地震等可以瞬間佔據版面的材料,因而讓洪仲丘案持續居於版面頭條首選;但麻煩的是,持續一週或兩週的頭題、重要版面,並沒有達到正確批判或討論的立意,加以軍方反應確實荒腔走板;媒體應付當天的版面選擇,「揀到籃裡就是菜」,很容易碰觸到是否符合比例原則的質疑。

先說媒體對洪案一路緊追不捨的「貢獻」。的確,過往軍方對人民是神秘的、不透明、惹不起的,「好男不當兵」的傳統認知,不要說早年抽到「金馬獎」、海軍陸戰隊,徵屬的憂心要一直持續到役男退伍,活著再回到眼前才放得下心,即便是當伙頭軍、文書這些「涼兵」,迷彩服沒脫下來,就沒有好日子過。

洪仲丘案確實讓大家傻眼,沒想到營區裡這麼樣子為所欲為,幾乎每一個環節都生鏽了,軍官目無綱紀,胡作非為,不要說是武德,連作人最基本的道德都欠缺;本該是長官照顧下屬的袍澤情,竟然出現慘無人道的虐殺情節,這樣的部隊,確實讓人有「去之後快」的直覺反應,尤其是一些服役時被操到、被惡整過的役男,更是舊恨爆發,走上街頭;還沒服役的役男,也擔心苦日子臨頭。

但是,媒體的新聞操作可以只根據「民氣可用」嗎?回過頭來檢視,洪案爆發媒體是否有無限上綱的心態?認為懲處的層級越高越好,出面道歉的人官越大越好?請平心靜氣想想,關禁閉這個業務占國防事務的百分比有多少?微乎其微,恐怕是小數點以後,不到百分之一,但媒體烘托、炒出社會氛圍後,一路打蛇隨棍上。

政府、國防部的操作大大的荒腔走板、亂了方寸。先是行政懲處,層級由士官、軍官、將官,最後甚至連上將總司令都記申誡;層級拉高,表示心虛、有太多瘡疤怕人挖、太多恣意行事…,服過役的人都知道,越早期,授權越徹底,關禁閉獨立連通常不用連長管;現在部隊雖沒事幹,指揮官會管的也不多,但若真管了,那就有苦頭吃。

出面道歉的層級攀得這麼高,也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事件發生初期,國防部長高華柱到洪家慰問,表示歉意,這應該,懷胎十月生下的役男又不是敵前叛逃,怎麼可以惡整、虐殺?但之後副部長道歉,隔十天甚至馬總統也鞠躬道歉,這暴露整個體系亂了方寸。

制度面的檢討也是全無章法。洪案發生第一時間,國防部的反應竟然是廢除禁閉制度,小兵犯錯就直接交軍法,僅是行為疏失就付諸軍事審判這麼影響重大的事,媒體竟然未做討論;另一影響更巨大的,是讓司法單位介入軍法審理;要知道軍法權原是指揮官統帥權的一部份,八十六年遭判定違憲,八十八年才修改軍事審判法,回歸軍法判斷;特別要提這部份,這事關媒體操作洪案的態度:任何制度變動一定要縝密討論;甚至軍法制度都可以廢止,但前提是深入討論。

軍方在洪案犯下的錯誤媒體一定要仔細探究,讓錯誤得到教訓;但前提是就事論事,且符合比例原則。從經過服役洗禮「轉大人」的退伍役男,見面三句不離軍中,即能體會服役過程是正面的,媒體批判是希望它好,不是打垮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