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新聞史,是一棒接一棒的新聞工作者兢兢業業的奮鬥記錄,許許多多「亮點」,則是靠者一次次的「代表性戰役」串接。一部史書若缺乏「代表性戰役」,就好比戲劇缺乏高潮,一路平鋪直敘的流水帳,引不起讀者興趣,更談不上同頻共振;對當代、對後世,難能激發前進的動力。

前不久,一位不算熟的新聞界老同事猝死,驚訝的不是他才剛過耳順之齡,而是他一直以從事新聞事業為榮,自認為是最優秀的華文記者;印象很深的,是他很自豪於有幾場代表他生涯奮鬥、突破萬難、也創造歷史的採訪戰役,其中之一,是採訪被幽禁33年,重獲自由之際的孫立人將軍。

締造一次「代表性戰役」絕非易事。首先是設定題目,可能成為「代表性戰役」的題目絕不可能俯拾即是,必然是長期關注、深具影響力、為眾人關切的議題,而且,達成機率極低。必須要做足功課,經營可能「達陣」的每一環節,時機成熟機會來了,才可能創造「代表性戰役」。

這位老同事在1988年孫立人獲自由之際,寫了兩篇孫將軍幽居歲月的報導。之所以能在孫立人遭軟禁33年後的第一時間獲得孫的信任,關鍵在於老同事準備周全,很有計畫、不怕被特務盯上,很誠懇地與孫立人堂妹溝通半年,終於獲得孫家的信任,把他帶進孫宅,見到孫立人及其家人。報導引發巨大的迴響,也締造老同事自豪的「代表性戰役」。

再介紹另一例:我的老友周玉蔻1986年成功專訪了推翻馬可仕貪腐政權,成為菲律賓第11任總統、亞洲首位女總統的艾奎諾夫人。馬可仕長期貪腐、竟公然在馬尼拉機場刺殺結束流亡返菲的反對陣營領袖艾奎諾…;這些背景就不再贅述,周玉蔻能成功締造他新聞生涯的「代表性戰役」,在於堅毅不拔的企圖心。

1986年2月底,馬可仕在全國都要他下台的情勢下終於出亡,艾奎諾夫人贏得艱辛的勝利,宣布就任總統。以馬可仕高壓統治王朝崩潰、遭狙殺反對陣營領袖遺孀獲得勝利、艾奎諾夫婦奮鬥爭民主…的故事,戲劇張力之高,全世界的媒體都想專訪艾奎諾夫人;當時的態勢,華文媒體一定不敵西方媒體,就算菲律賓要給華文媒體專訪,臺灣媒體的優先序也絕對在後面。

周玉蔻怎麼辦到的?鍥而不捨,強烈的企圖心!周玉蔻在艾奎諾夫人接受媒體採訪當天,「天不亮」、第一位抵達現場,向艾奎諾夫人的新聞秘書表達強烈地採訪意願;之後,西方媒體一個個照約定時間進去採訪,周玉蔻堅守門外不離開,新聞秘書每送走一個採訪完的媒體,就看到周玉蔻還守在那…;之後,由上午對周的視若無睹,漸漸地會給個微笑,到下午,竟還問「來杯咖啡嗎?」

華燈初上,過了晚餐的時間,艾奎諾夫人終於結束整天的受訪行程,正準備離開辦公室;新聞秘書送最後採訪的媒體離去時看見周玉蔻還在那兒,周也把握機會再次強調臺灣讀者對菲律賓民主進程的關切,非常希望有機會專訪總統…,新聞秘書同意請示艾奎諾夫人,之後總統接受了專訪。這篇專訪是全球華文媒體獨家、唯一,且以其深度,長期被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