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辦政治和他們的水果-《水果政治學》新書發表

《水果政治學》新書發表會由卓越新聞獎基金會(簡稱卓新基金會)、巨流圖書公司主辦,於去(2015)年12月28日在小藝埕舉行。發表會分兩階段,第一階段由卓新基金會董事張錦華、醫師蘇偉碩、嘉利果菜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周文欽推薦新書。第二階段由學界、媒體界等代表就「從ECFA貨貿解構兩岸交流下個十年圖像」議題舉行座談會,共同討論兩岸農業交流的經貿議題。

回顧過去十年 解構未來十年

《水果政治學》作者焦鈞原為記者,十年前轉到臺北農產運銷公司任職,對於兩岸農業交流和出口貿易參與甚多。他表示,本書分兩個軸線鋪陳,首先他以記者的角度採訪自己,採訪自己因工作關係,過去十年在農會體系外圍、農產公司運銷體系內所觀察的現象。其次是在這個時間軸的演進中,分析兩岸交流中的政策變化,特別是因應2008年政權交替後所帶來的農業政策轉變。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黃榮村表示,卓新基金會有一項針對資深記者出版的獎助計畫,《水果政治學》即在此計畫下和巨流出版合作推出。黃榮村說,此書對過去十年的兩岸農業交流做了回顧和展望,而當日舉辦的座談會則討論未來十年的影響。他表示,新書談過去十年,座談會分析未來十年,兩者相互搭配,試圖解構臺灣農業經濟發展的現況與未來。

對岸讓利卻影響台灣農業 媒體缺少深入報導

新書推薦人、台大新聞所教授張錦華表示,焦鈞的新書解答了她長久以來的一些疑問。張錦華說,2009到2011年期間,大陸幾乎每個省市的採購團都前進台灣,統計這些省市的採購意向書,他們購買臺灣產品的金額約兩百億美元以上。此外,她也看到大陸某些國台辦的官員來臺灣全省走透透,用台語和農民「搏感情」並投入資金,譬如虱目魚契作等農漁業。

  張錦華說,我們看到中國資金在臺灣產業的流動現象,也知道這樣的情況很嚴重,但她分析台灣的新聞報導,卻發現相關的報導極少。她說,中共來臺灣讓利的情形,她查遍各個媒體都沒看到任何一則深入的分析,甚至簡略的分析都付之闕如,不知道後來發展的情形,也不清楚臺灣農業、水果和對岸的交流情形,她說,一直到《水果政治學》這本書的出現,才解答了她長久以來的一些疑問。

  被稱為「反美牛醫師」的蘇偉碩認為,過去兩岸的農業交流中,大陸雖然不斷讓利,但近十年來,就他觀察的社會氛圍,顯然大陸讓利,買到水果但卻沒買到人心。蘇偉碩表示,此書是以一個真正關心農民,站在土地的立場上寫出問題及解決之道。他建議未來的執政者應該讀這本書,才能知道台灣農業發展的核心問題,以及未來和其他國家、大陸的農產貿易應該如何前進。

政商結構綁架 充斥買辦文化 

第二階段的座談會,與談人對於兩岸的買辦文化做了許多討論。焦鈞表示,他在撰寫此書時,對於「買辦集團」的想像還沒有很強烈,一直到朱立倫當選國民黨主席,承認兩岸紅利有分配不均的問題,才引起社會大眾的批評和討論。

  「不只是農產品的產銷有買辦,很多領域都有這樣的現象,甚至學術圈也有,」前陸委會副主委黃介正說,買辦就是靠關係,沒有看到市場,也沒有顧及產出者的利益。他也表示,台灣的買辦就是在大陸的制度和商業結構綁架下,所涵養出來的文化。

  民進黨政策會副執行長洪財隆說,2014年的318運動所批評的黑箱作業,最重要的問題在於缺少公開透明的機制。他認為,未來要避免買辦主義,重點在於兩岸監督條例的內容是否能訂定清楚,譬如資訊透明化、利害關係人的迴避等。洪財隆說,在第一線實際負責談判的人員,也必須站在台灣既有的農業優勢地位上去爭取條件。

關係有遠近 買辦無顏色

  「不管政黨如何輪替,買辦文化都不會消失,只是轉手」中央研究院社會所副研究員吳介民表示,他的態度較悲觀,他認為台灣未來即使政黨輪替,但只是換個代理人,買辦文化仍會存在。他說,他不認為一個訂定透明規則的兩岸監督條例就能避免買辦文化。吳介民補充說明,依據過去的經驗,透明化之後,原有的買辦行為只會跑到更隱密的地方去,如果要讓政商談判的過程,或是檯面下的交易更加透明化,公權力、公民和媒體都要不懈地持續監督。

  黃介正也認為「關係有遠近,買辦無顏色」,不管任何政黨執政都會有買辦集團,只要有「關係」就會有買辦。洪財隆回應,買辦文化有市場上的供需需求,尤其是兩岸特殊的經濟背景,加上臺灣的經濟體質較弱,和大陸的連結無可避免,他認為無論對國家治理和企業治理,資訊透明化都是民主社會最大的武器,同時他也同意公民、媒體的不斷監督,是讓買辦文化走向正軌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