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群眾資助新聞業(crowdfunding journalism)這兩年來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就是締造募資紀錄的「三巨頭」(The Big Three)。從一百萬到三百多萬歐元,三個分別在荷蘭、德國與西班牙募資成功的新網站,不僅迭創群眾資助的新紀錄,更引發群眾資助新聞業是否可能成為新聞業經營模式的新一波討論。

 

  第一個從社會大眾獲得超過百萬歐元資助的新聞網站是荷蘭的De Correspondent。此一於2013年9月30日上線的荷蘭語網站,於籌備時僅一周時間就向公眾募得100萬美元,並於總計五週的募款期間獲得近1萬9千名荷蘭人(每人最少60歐元)支持,募款總額達到170萬美元,打破當時全球新聞類群眾募資的歷史紀錄。


 圖一、De Correspondent網站共同創辦人Rob Wijnberg於2013年3月18日參加荷蘭收視率

最高的談話性節目做首次募資,結果於一小時內即獲得5千人資助

 資料來源: De Correspondent網站

 

  根據De Correspondent官網的說明,該網站不是要產製主流媒體那種行禮如儀,看起來新鮮卻無實質意義的新聞,相對的,它們要提供的新聞內容是屬於背景性、分析性與調查性的報導,要揭露、解釋與聚焦屬於深沉結構與長期發展的議題。目前網站擁有7名全職人員及19名特約作者,採訂閱式營運,每年訂閱費為60歐元,目前有2萬4千個訂戶。值得注意的是,該網站在2014年的續訂戶超過60%,被認為是有利於永續發展的成功案例。

 

  第二個突破百萬歐元募款紀錄的是德國的Krautreporter。Krautreporter原本是類似美國Spot.us的新聞集資平台,當它們看到De Correspondent線上新聞雜誌的成功經驗之後,就決定將自己由募資平台轉型為新聞室,並於2014年6月經由四個星期的募款,成功獲得逾1萬7千人共138萬美元(約102萬歐元)在創辦經費上的資助。該網站目前約有7名兼職人員及25名兼職寫手,所產製的新聞多為長篇報導。

 

圖二、Krautreporter官網首頁

 


 

  Krautreporter與荷蘭的De Correspondent網站相同,都不招攬廣告,也同樣採訂閱模式營運,每位讀者每年的訂閱費也是60歐元,目前約有1萬8千個訂戶。不過,與De Correspondent採取集中式編採管理機制相異的是,Krautreporter的人員以兼職為主,組織運作比較分權,並多仰賴網路溝通。

 

  計畫在今年九月上線的西班牙El Espanol網站,則是歐洲第三個募資突破百萬歐元的新聞媒體,更一舉超越三百萬歐元。它在不到兩個月時間(2015.01.10-2015.03.01)就從5,500人募到340萬美金(約310萬歐元),每位支持者所提供的資金則從100至10,000歐元不等,加上其他方面所投入的資金,El Espanol網站的總股金已超過1千8百萬歐元。換言之,與荷蘭De Correspondent、德國Krautreporter等訂閱型群眾募資模式不同的是,El Espanol的集資屬於產權型的群眾募資(equity crowdfunding),每位支持者都將成為El Espanol的股東。

 圖三、El Espanol暖身中的官網首頁

 


 

  根據群眾資助新聞業的研究者Khari Johnson指出,上述三個網站集資過程的共通點在於,沒有任何一個網站是運用Kickstarter或Indiegogo之類的著名募資平台來尋求資金,而且募資階段基本上都是憑藉尚不存在的概念,而非業已實現的作品。但甚麼樣的力量足以促發公眾願意掏錢支持?Khari Johnson認為,三個媒體都訴求解決非關自身利益的公眾問題,都點出該國讀者與社區所面臨的苦痛,都強調社群建構與改革運動,乃是其中的關鍵。

 

  確實,成功的新聞類群眾募資提案多不只是在爭取完成報導或建置媒體所需的經費而已,它更是在訴求一個社會現象的改變或一項改革運動的推進。唯有如此,方能使公眾從心動變成感動,從感動轉為行動。El Espanol的主編就指出:「我們所真正在做的,以及我們之所以選擇群眾募資的主要原因,乃是要先期嘗試融入社群,觸達公眾,並激勵公眾參與。」De Correspondent的共同發行人Ernst-Jan Pfauth亦強調:「正確的觀念是要讓你的募資行動超過金錢的意義,使公眾感覺他們是更偉大事務的參與者。...請記住你不是在啟動出版業務,而是在啟動一場運動。」

 

  當然,要實現像三巨頭般的大型募資行動,仍然需要一些客觀條件的支持,方易成功。Khari Johnson就指出,三個網站的創辦人或參與者其實皆屬全國知名人士,例如西班牙El Espanol網站主編Pedro Ramirez於1989年創辦如今已是西班牙第二大報的El Mundo,並曾完成許多重要的調查報導,包括揭發1990年代社會主義政府所認可的暗殺隊等,被曾任英國衛報總編輯的Peter Preston形容為「可能是西班牙乃至歐洲近25年來最偉大的記者」。當這些知名新聞工作者有意設立另類媒體以抗衡主流媒體時,其所受到的重視自非尋常人士可比。

 

  有意思的是,儘管美國的群眾募資市場仍屬全球最大,但是就以最大群眾募資平台Kickstarter上的新聞類提案來說,截至目前為止,仍然沒有任何提案所獲資金可以超過15萬美元,而三個創下目前群眾募資紀錄的網站卻都出現在歐洲國家。新聞產業研究者Ken Doctor即指出,歐洲既沒有像美國奈特基金會一般,願意大力支持新創數位媒體的組織,亦不像英語系統國家擁有比較多願意投資新聞業的創投資金,倒是群眾資助模式似乎已在歐洲有了新的實驗與新的可能。此一觀點與El Espanol網站共同創辦人Maria Ramirez所言,群眾資助新聞業在歐洲已經形成某種趨勢,可謂相互呼應。

 

  群眾資助新聞業之所以在歐洲蔚然成風,雖然因素甚多,但新聞業出現明顯的經營與信任挑戰,殆屬其中關鍵。以西班牙為例,Maria Ramirez就強調,公眾近幾年來對既有政黨與媒體等建制普遍感到失望,正是此種對現存權力結構的不滿,導致公眾願意拿錢支持新媒體。Ken Doctor亦認為,El Espanol網站符合適居區間(Goldilocks zone)原則,亦即體型雖小,但已足以取得反制既得利益所需的公信力;相對的,就產生真正影響力所需的規模而言,此一新媒體的體型亦已足以擔負此一功能。事實上,從2010年迄今,西班牙已出現400個新創媒體,具體顯示出公眾對現有媒體的不滿。

 

  儘管歐洲在三巨頭之外,還有許多相對小型的新聞媒體係靠群眾資助而創立,不過,一些新聞專家仍認為,群眾資助能否讓這些新興媒體永續發展仍待觀察。即使荷蘭的De Correspondent網站已度過初期挑戰,呈現相對樂觀的一面,但可預見者,未來挑戰仍多,群眾資助新聞業的發展仍有賴實踐者的不懈推動與公民社會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