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新基金會舉辦校園巡迴演講 獲中正大學學生熱烈迴響

  「如果你很愛新聞,就不要放棄對新聞的最愛」,「看到好報導就鼓勵它,看到壞報導就批評它,一定可以發揮滴水穿石的作用,改變媒體!」資深新聞工作者黃哲斌在一場校園演講中,對於新聞生態日益惡化,閱聽人及傳播科系學生應如何面對的提問,作出上述回答。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所主辦的「好新聞,大家踹共」校園巡迴演講,10月16日於國立中正大學起跑。這項由元大文教基金會贊助的活動,首場邀請因憂心置入性行銷氾濫,「乘著噴射機離開中國時報」的新聞工作者黃哲斌,暢談他對新聞生態與好新聞的看法,吸引相當多的學生到場聆聽。

  黃哲斌分析台灣的主流媒體為何愈來愈看不到好新聞,原因在於台灣解嚴之後,政治力表面上無法控制媒體,實質上卻可以透過置入性行銷等方式操縱媒體。加上市場要甚麼,媒體就給甚麼的編採導向,好新聞很自然就遭到壓抑。他以「政治控固力」與「市場控固力」來形容這個被政治與市場綁架的新聞生態。

  新聞生態惡質化的鮮明表徵之一,就是新聞選材特別青睞某些主題。諸如「豪宅、名車、美女、爆乳、小三、賓館、偷拍、喇舌、嫩模、浪妻、事業線、翻拍自YouTube、行車紀錄器、路口監視器、超商監視器……」等等,黃哲斌傳神地說,乃是當前新聞學的「主流關鍵字」。

  但是,「鄉民都來了」,黃哲斌引用網路研究者克雷‧薛基(Clay Shirky)所著書籍的書名指出,許多不滿主流媒體表現的人,紛紛透過網路傳達他們認為應該被重視的議題與訊息。這些同樣出現在台灣的新聞生態位移現象,可以從樂生療養院被拆、三鶯部落迫遷、苗栗大埔農田被徵收、埔里農民迫遷等事件中清楚的被察覺到。傳播素人、公民與部落客、網友們,正不斷的將話語權、詮釋權、對話權、編輯權、傳播權等,從主流媒體奪回來。

  因此,黃哲斌認為,「未來,媒體的戰場不在報架,而是塗鴉牆上的眼球戰場。」傳統上,好新聞的定義是由坐在辦公室裡的總編輯或編採主管決定,但現在已愈來愈由網友所決定。大家可以藉此好好的思考,好新聞是為誰而活,是為報老闆、政治人物、企業家,還是公民大眾、社會真相、公平正義?

  在回答學生們有關主流媒體及獨立媒體的價值,及如何進行工作選擇的問題時,黃哲斌並沒有因自己的經歷而勸阻學生進入主流媒體工作。他認為想進主流媒體工作的學生「不用客氣」,在主流媒體工作雖然會有很多不能自主,或令人不滿之處,但主流媒體仍然是目前最主要的資訊通道。至於獨立媒體雖有生存挑戰,黃哲斌仍強調,如果愛新聞,就不要放棄對新聞的最愛。

  黃哲斌分析,在獨立媒體工作,自由度很高,也比較能自我實現,不過採訪資源會受到限制。「要成為獨立媒體工作者,就要做好忍受孤獨與習慣貧窮的準備」,黃哲斌期許有心成為獨立媒體工作者的學生,能夠先作好心理建設,只要經過調適期,他相信就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