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濁而洶湧的大水。斷裂崩壞的橋樑及道路。孩童驚惶無辜的眼神。遭洪流覆滅的可愛家園。砰然倒塌的房廈。流亡的萬物。孤立的人們。微弱的生命跡象。翻開甫由中央社出版的《惡水:八八水災中央社目擊紀事》一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這樣震慄人心的畫面。2009年盛夏,莫拉克颱風無預警來襲,造成島嶼南方嚴厲的創殤。風災期間,中央社出動超過三十名記者於第一時間深入災區,攝製數千幅照片並傾力策劃「惡水見溫情 全民心連心」專題故事,盼在呈顯風災無情之餘,亦藉由報導散播人性的溫暖光芒,予人前行的能量。本書精選兩百張照片,規劃為「災情」、「救災」與「安置」三大子題,附錄除收錄由中央社國內新聞中心南部地方組編輯之「莫拉克風災大事紀」,亦選錄「惡水見溫情 全民心連心」專題報導數篇。

「災情」壯烈 萬物皆成犧牲

  《惡水》全書第一部份呈現的照片中,有好幾張是從高空鳥瞰的全景,鏡頭冷靜地將敗壞的局面凝止,成為一種懾人的展示。無從辨識的村落與山野凸顯的是,自然的強大力道以及束手無策的人類。成也在天,敗也在天;成也在人,敗也在人。幾乎是一記悲痛欲絕的啟示。然後鏡頭逐漸位移,焦點切換至受災民眾身上,幸而他們還倖存著,只是痛;他們掩面哭泣,緊緊和家人依偎在一起。這些特寫鏡頭雕刻的盡是人的感傷脆弱,我們在他們的淚光中看見了所謂的徹底的失去。後續數幀照片記錄著環境中的個人,以遠景將居民重新置入那早已毀敗的家園,透過人與自然鬆動了的連結,帶出人類與環境原先緊密相依的共生關係。最後一系列照片則集中拍攝損壞的大規模景象,囊括道路、橋樑、房舍、菜園、果樹、牲畜、魚塭等。

全力「救災」 體現良善人性

  相較於「災情」一輯以多幅照片刻劃大自然的反撲力量、再現受害災民的弱勢處境,「救災」選輯的圖像則高度彰顯人類的能動性。人們或奮力自救,或在救難人員的鼎力相助下,安全撤離。部分照片採遠景鏡頭,交代民眾如何自漫溢的水鄉澤國中脫困、如何抵禦自然的猛烈侵襲;另有部分採中景鏡頭,強化民眾和救難人員的行動力,特別是他們在逃生或救援的當下,顯露的迫切、激動,乃至獲救後由衷體現的喜樂感恩。這些照片傳達了人際之間的相互扶持,以及在困境中依然堅毅、渴望求生的強烈信念。國軍和搜救人員源源不絕進駐災區,戮力搶救,他們提供的不僅是實質上的救援,也豐沛了人們對生存的信心。然,另一方面,照片中也凸顯災民因政府救災不力,顯得憤慨激昂,甚至與警方發生衝突;另有數張照片以近景或特寫鏡頭捕捉等候消息的災民家屬一臉擔憂焦灼。本輯最後的篇幅則聚焦於各界發起的賑災募款行動,以及救援隊伍不間斷地涉入災難現場,提供及時援助。大抵而言,「救災」這一部份選輯的照片傾向以積極正面的角度展現人類的求生意志,以及不分彼此相互協力的關愛之情。

協助「安置」復原之路漫長

  延續「救災」一輯的基調,「安置」選錄的照片記載了劫後餘生的景況,呈現各界志工團隊提供的奧援與慰問,以及國軍投入大批人力協助清理家園的實況。儘管囤積了大量淤泥,災後復原工作極其漫長,但在眾人勤勉的勞動下,家園的康復似乎仍指日可待,只是步調稍嫌緩慢了些。除卻全書瀰漫的溫潤人情,本輯開頭有幾幀照片聊勝於無地指陳政府在八八水災中的救災疏失,包括總統馬英九至高雄旗山聽取災民心聲,面露難色,後方小林村受災戶高舉白布條,抗議「殘障政府 草菅人命」;又或者總統率重要政府官員召開記者會,向全國民眾深深鞠躬致歉,並表示願概括承受一切救災疏失。

  照片中,災民至立法院陳情,抗議災後重建條例,反對強制遷村。後來呢?後來這些人何去何從?重建進程是否如期?這些都不是照片裡可以提供的解答。《惡水》全書收錄的每一張照片都清楚標誌了拍攝日期,從2009年8月8日事發當天到9月15日,是為災變後的片段紀事。本書出版之立意在於盼人們得以記取災難所帶來的慘烈教訓,同時為台灣注入一股撫慰與鼓舞的力量。或許書中並未直接而尖銳地對於釀成重大災情的原因或救災程序提出批判,但我們應當進一步省思並付諸實踐的,應是做到確實的歸因,釐清問題根本,進而在全民的監督下,使得現況獲致改善,避免憾事一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