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文化研究柏明罕學派的代表性人物David Morley於12月12、13日分別在交大與政大進行兩場學術演說。David Morley是Stuart Hall的學生,他以《Everyday TV: Nationwide》與《The Nationwide Audience》兩本著作成名,至今是觀眾研究的經典作,因此從1980年代起就在文化研究、媒體研究、傳播研究等領域成為世界級的知名學者。David Morley教授的研究興趣結合了媒體消費與日常生活實踐。他近期的研究集中在傳播新科技的使用,並開始思考要如何經由全球化,發展跳脫非歐洲中心主義的媒體文化研究。

  David Morley在演說當中針對新傳播科技的使用經驗和全球化論述,以歷史的全觀角度理出一條反主流的批判思維。他除了重新檢視了新媒介理論之外,呼籲傳播與文化研究應回歸到嬝奶H的日常生活使用經驗上,切勿陷入抽象的大理論陷阱當中。

全球化為西方式的烏托邦論述

  Morley首先質疑全球化理論的現象,認為全球化無法取代文化帝國主義與美國化論述,是當今世界體系運作模式的主軸。他說,全球化背後的殖民遺跡仍然存在,印度成為跨國企業的外包中心,是建立在語言與殖民文化的架構之上,這樣的模式更強化了對西方國家與跨國企業經濟的依附性。

  Morley認為,理論是將現象抽象單一化,而濫用理論是危險的動作。譬如用後殖民(The postcolonial condition)一詞,應該認清不同地區的差異性,強調即使是科學也會發生驗證上的錯誤,因此Morley提醒我們應以理論所不能解釋之處作為觀察視角。

  全球化論述是西方社會有目的性的建構,用來擴大市場,並以法規來保護自身利益。全球化中,智慧財產權的制定實際上是有利於西方國家與跨國企業的商業利益。

從歷史脈絡檢視新與舊的延續性

  Morley不認為新科技的出現有全面壓倒性的效果,他認為我們對新舊概念的劃分是歷史的斷裂,視理性、科學、西方與全球化認知為新,視傳統、魔術、東方以及地區性為舊,然而,我們卻忽略了現代科技的進步其實是對傳統事物的一種延續。新舊、傳統與現代不是線性發展,而是共存的,全球化在19世紀維多利亞時代就已經出現,只是隨著科技的進展以不同的型式呈現,因此全球化並不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才有的現象。

傳播科技的制約術

  我們真的理性地在使用著傳播科技嗎?Morley以使用手機為例,指出現代人沒有手機呈現的焦慮感,是前所未見的,甚而以一種接近瘋狂的情緒依賴著科技。Morley在他的研究中特別針對消費性電子的使用經驗做了深刻的描述,提醒我們不能以單一觀點來看待新科技對人類生活造成的改變。

強調mobilities 注重在地的全球化經驗

  Morley以網路區域驗證以及DVD的使用限制,來凸顯虛擬世界實際上是在真實世界的基礎上運作的論點,他駁斥全球化所帶來的「去疆界化」效果,強調真實界線仍然存在,且仍然是以階級架構在運作著,而全球化只是地方的集錦。他認為全球化當中的移動性,並非現代文化的特殊現象,新科技與移動的速度也沒有直接的關係,這是本來就存在的現象,只是被某些學者以單一的視角將全球化的烏托邦理想放大,以致掩誘F區域差異的重要性。

對新媒體理論的反思

  新媒體理論忽略了對嬝奶H使用經驗的研究,這種趨向一統的觀點,目的在於建構大理論,而這樣的理論是西方社會的主觀論述,未考慮個人與地區階級問題。Morley即以Allan Sekula商品理論為例,來駁斥新科技造成行動性與速度增加的論點,認為在商品流動方面,時間和速度並非此時代的主要考量,成本才是重點。對於網路所造成的草根民主論述,Morley認為網路製造很多無知,人會向特定立場靠攏,我們應思考貌似多元的網路論述,是否也只是文化單一現象的一種延伸而已。

魏玓:不需要全球化論述

  擔任演說回應人的交大傳播與科技系助理教授魏玓,以電影「海角七號」的成功為例說明台灣電影已展現了獨立於Hollywood文本架構的契機,接下來應思考的是,地方文化如何與全球化交流。台灣因遭受國際地位邊陲化,主流全球化論述不見得適用於台灣,學術界應審視在地結構的限制而建構在地理論。除此之外,應審思如何利用新傳播科技進行跨國合作,來降低電話費率等生活需求,才是正確思考新傳播科技在實際應用層面上的意義。(記者黃嬿整理)

David Morley相關著作:
《Everyday TV: Nationwide》(London: British Film Institute 1978)
《The Nationwide Audience》(London: British Film Institute 1980)
《Family Television: Cultural Power and Domestic Leisure 》(London: Comedia 1986)
《Television, Audiences &Cultural Studies》(London: Routledge, 1992)
《Home Territories: Media, Mobility and Identity》(Routledge, 2000)
《Media, Modernity and Technology: the Geography of the New》(Routledge 2006)

網站相關資訊:

電視、觀眾與文化研究書評

新聞學研究第6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