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聞記者,所謂的「春江水暖鴨先知」,往往會帶來一種虛榮的成就感,但亦會帶來一種「先知」的痛苦和寂寞。

約在半個多世紀前,我有幸當了臺灣科學新聞的先鋒,然亦因太早接觸太空、基因改造、中文電子化,乃至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等等當時屬於尖端的科學新聞,深感學力不從心(至少博士級較能勝任),即使是在1970年代初參加在東京與馬尼拉舉行的第一、二屆「亞洲科學新聞研討會」,帶回相當豐富的科技新知資料及研究,卻起不了多少啟示性作用,猶被當時主流媒體-報紙-的經營或管理者,視為一種「有趣、好玩、科幻」之類的東西,頂多作為市場導向的一種「淺薄商業」工具(例如發明專利或加工技術營利、者等,連當初創設「新竹科學園區」,亦復篳路藍縷),並不認真探討這些未來會「天翻地覆」的革命性科技研發,甚至可能把新聞媒體一起「革命」掉的嚴峻後果!

果不其然,不過30年,資訊科技的飛躍發展,已使傳媒生態產生了結構性轉變,像今天網路媒體的興起,電視數位化、傳統報紙的沒落就是一個鮮明例證,亦使世人須重新思考和定義「新聞媒體」和「新聞記者」。至於人工智慧(AI)除正翻轉各行各業,且在可預見的未來,將會把新聞媒體帶往何處去?!益發引人關注。

AI科技的發展與影響

由於AI原是計算機科學(電腦或資訊科技)的一個分支,但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因太空科學(特別是衛星科技通訊一日千里,像遙感探測或衛星視訊或後來美國名聞遐邇的「稜鏡」竊祕計畫等,皆蒙其利)、基因科技(生化煉製)的突飛猛進,以及各類科技學門的跨界整合,且以「全方位」的腳步同步發展,一躍而為最尖端的科技;更在發明自動化的機器後,透過物聯網、大數據的基礎,加上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語意感知的運用,使機器能夠模仿人類的判斷、學習及運作。如今更是「侵門踏戶」,成為「類人」的一種「超人」型態,直接間接衝擊各行各業,產生結構性的變化,例如「機器人」取代服務業、醫療或工廠勞工,猶進入家庭的生活起居等,有如電影《鋼鐵人》、《金牌特務》等電影中的AI機器人打點一切生活情節,甚至能做出高難度的決策,幾已成真。

一直以來,有關人工智慧是否會取代人類的討論都在熱烈的進行。2017年5月,Alpha Go在中國烏鎮圍棋峰會的三局比賽中擊敗當時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國棋手柯潔;充分顯示,其「演化」的速度,往往有令人驚異的出乎意料。例如「深藍」計算機就比克里斯多福·斯特雷奇(Christopher Strachey),在1951年用來下棋的Ferranti Mark1快一千萬倍。這種劇烈增長可以用「摩爾定律」描述:計算速度和內存容量每兩年翻一番,此使計算性能上的基礎性障礙,已被逐漸克服。

當然,AI科技有如無韁野馬式的「肆無忌憚」研發,是否會落到野心家或企業大亨手中,淪為「專制政權」和「財富集中」的進化武器,確為有識之士憂慮者,而此恐又淪為「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1903年6月25日-1950年1月21日。本名埃里克·亞瑟·布萊爾Eric Arthur Blair)筆下的《動物農莊》和《一九八四》世界,更成了世人高度關切的話題。因為若不能適切有效管制(以及相關的倫理道德規範),勢將使自由民主制度,乃至人權、公平、正義蕩然!

未來主義者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不久前,就憂心忡忡地表示,AI「可能比核武更危險」!連國際知名的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生前都說「成功的AI會是人類歷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不幸的是,它也可能會是最後一個大事件」,可說是語重心長。

而哈佛大學的法律講師Bonnie Docherty,亦是人權觀察組織的高級研究員;她的看法是,AI自主性武器的軍備競賽正在進行(就像美國總統川普最近揚言要成立「太空軍」),不免讓人想起核武競賽初期的「明爭暗鬥」情況:「如果現在不適切制止這種技術,它將會導致軍備競賽」、「如果一個國家在開發它,那另一個國家也會開發。這些致命的AI機器缺乏道德觀念,不應該被賦予殺人權力」云云(她的憂心並非沒來由,早年美蘇的太空科學、核武競賽,就包括了「猿人特種部隊」、「生化武器」、「衛星殺手」、核武氫彈等,不一而足)。

在2007年,英國的London Evening Standard報紙,就有一篇報導:《喬治·奧威爾,老大哥在監視你的房子》(George Orwell,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r house!)指出,現在的錄影監視器和電腦正監視人們的一舉一動,就像奧威爾(George Orwell)筆下的《1984》中描述的那個社會,每個人都被「老大哥」注視着。此一諷刺性報導是以奧威爾一直居住到去世的倫敦公寓的外面,約方圓200碼(約182.88公尺)的範圍內,有32台錄影監視器為主題。文末並說「如果奧威爾活在現在,他會做何感想?」

然則,如今人們進出的大街小巷或機關公司行號,猶有「人臉辨識系統」伺候,使人不僅「透明化」,復「無所遁形」,若是極權(歐威爾書中係指共產黨的統治),則無異是生活在「警察國家」之中。

AI取代人類,將帶來「無用階層」

2017年初,在美國加州的一場人工智慧(AI)科技研討會中,包括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威廉·霍金、著名的特斯拉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等學者專家參加,大家熱烈探討AI如何影響人類命運,其中就提到了人工智慧和自動化,會大量取代中產階級的工作,資本將越來越集中在少數手中,財富將出現兩極化,社會會更加不平等。

與會的專家還指出,AI帶來的最大威脅,將導致大量「無用階層」,中產階級將會消失,社會被少數精英階層掌控。目前正在研發的人工智慧技術在許多領域的表現,將超過人類,比如駕駛汽車、診斷疾病。而未來,大量的工作崗位將被機器人取代,資源和財富掌握在少數精英手中,形成極端分化,十分危險。

會中,MIT經濟學家Andrew McAfee更表示,因現階段缺乏任何類似情況的經濟模型,毫無對策可參考,已成了本世紀最大的經濟和政治隱憂。未來,該如何抗衡AI的進步所帶來對人類的衝擊,以及後遺症,無人能準確預知未來的發展走向;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阻礙人工智慧發展並非答案,而且也無法做到」。這才是真正令人憂心的地方!

不管AI數千年的「神話」說法如何,但在今天卻已活生生的變成「事實」,AI的「演化」研發更是遠遠超乎人們的想像,各行各業的「裁減人力」,或「替換」系統設備或產製新品等等,天天都有「更新」,天天都在ING!

現在不論是傳統或網路媒體的結構或編採、管理經營在在面臨嚴峻的挑戰,而新聞人更是面臨前有網路的千變萬化,後有AI追兵的空前困境,何去何從自是應深思和因應之道;況且處在科技的「秒新分異」,往往會「橫空」降世,直接衝擊或摧毀各行各業結構環境,導致媒體的急遽變化,實已使吾人不容坐視,傳播媒體、傳播學界、政府相關部門等,應結合產、官、學、研等跨界、跨領域的合作,研採「全方位」的前瞻計畫和行動,始能在AI新世紀謀取生存發展之良方!進而打造國際級的AI科技應用的發展平台,進一步發揮我們的國際影響力,才是正道!


AI正在翻轉新聞媒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