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賴禹安 編譯 譯校/田育志

調查報導中心(Center for Investigative Reporting, 以下簡稱CIR)是一家非營利的新聞機構,專精於調查報導,以創新的敘事方式吸引不少觀眾喜愛。1977年成立於美國加州,由David Weir、Dan Noyes、Lowell Bergman三人共同組織,當時他們致力於揭露黑豹黨的暴力犯罪問題,秉持著調查報導的精神,揭露社會中不公正的事情、社會資源的濫用、企業與政府等腐敗關係。

CIR重視長時間的議題調查與追蹤,高品質是他們追求的新聞目標,「過去十年來,盈利媒體及傳統媒體中比較少以調查報導的形式呈現新聞,我們抓住這塊空白的市場」現任CIR總編輯Andy Donohue說。

對於媒體第四權之社會角色,CIR擁有相當強大的責任感,不將其他媒體公司視為競爭的敵人,反而與眾多新聞機構合作,揭露政府的詐欺、侵犯人權、環境惡化及公共安全等的憂害,並致力於保護社會中的弱勢群體。

CIR的過去報導

  • 1982年,與左派雜誌《瓊斯媽媽》進行合作,揭露消費品中的詐欺測試,獲得了Sigma Delta Chi、調查新聞與編輯等獎項。
  • 在80年代的同時,CIR開始著手製作電視紀錄片,總共製造了三十幾部作品,主要研究人民普遍使用的消費品進行毒性測試、揭露海軍的核能事故、對雷根政府時期聯邦調查局可疑之戰術的系列報導。
  • 1990年,製作了第一部獨立電視紀錄片《世界垃圾場》(Global Dumping Ground),刺激了聯邦政府的調查行動,該紀錄片在至少十八個國家重複放映。
  • 1992年,為PBS的節目《前線》(FRONTLINE)製作了〈The Best Campaign Money Can Buy〉報導,針對總統競選活動的資助者的進行調查,隨後獲得杜邦-哥倫比亞大學廣播電視新聞獎。
  • 2005年,發覺隱私問題,對竊聽和數據挖掘進行調查,引起國會為隱私權進行聽證會。同年也揭露聯邦調查局的法醫鑑定錯誤,造成許多人民遭錯誤監禁。
  • 2010年,發布紀錄片《骯髒商業》(Dirty Business),揭露了潔淨煤的神話和煤炭行業的遊說策略。
  • 2012年,與Univision News合作,調查美國西班牙裔家庭。同年與舊金山的非營利性調查新聞組The Bay Citizen合併。

 CIR成立至今已四十多年,累積了不少優秀的作品。除了長篇文字外,CIR也嘗試以紀錄片、戲劇、漫畫的方式創新方式進行新聞報導,其中以2013年創立的播客節目《Reveal》最受歡迎,目前也是CIR發布作品的主要地方。

播客形式的新聞平台《Reveal

CIR在許多不同的平台上發佈他們的內容,其中最受歡迎的是與媒體公司PRX合製的調查性音訊節目《Reveal》,每週都會公布一則為時六十分鐘的深度調查報導,在全國約470個公共廣播電台交換撥出,同時也以播客的方式提供給閱聽人收聽。

《Reveal》旨為揭露許多重要卻不為人所關注的議題,如2016發布的Russia’s new scapegoats〉,透過報導一名俄羅斯同志記者因其性傾向而遭暗殺揭示出俄羅斯LGBT族群的處境;2017則關注川普在美墨邊界的圍牆所發的費用,由於川普拒絕公佈花費紀錄,《Reveal》以《資訊自由法》起訴川普政府,調查政府利用了多少納稅人的資金在邊界牆上。

高品質的調查報導除了讓《Reveal》獲得無數忠實粉絲外,也獲得許多新聞競賽之獎項及提名,如2016年以小型線上媒體機構獲得莫廬獎(National Edward R. Murrow Award)的總體卓越獎;2017年《Dropped and Dismissed: Child Sex Abuse Lost in the System》報導獲得由海外新聞俱樂部頒布的莫廬獎之最佳新聞紀錄片及最佳團隊之體育報導獎;2018年獲得杜邦-哥倫比亞大學廣播電視新聞獎。

除了新聞獎項之得名外,對《Reveal》而言,更重要的是對社會產生的實際影響力。2018年5月公佈的〈Inside a rehab empire〉,相關系列報導揭露美國許多因毒品而被告的罪犯並不是被送去監獄坐牢,而是接受「更生矯治」所衍生出來的問題。

《Reveal》調查發現,政府雖然承諾要矯正嫌犯,但並沒有在更生中心投資足夠的資金,嫌犯們轉向服務各私人企業,表面上是為他們的「矯正」付出代價,但實質上卻是免費勞工,罪犯不僅沒有獲得任何報酬,在付諸勞力工作時更沒有獲得應有的權利。這樣的「矯正」政策,間接地剝削工人階級,受益者是大企業公司及更生矯正中心的投資者。但值得慶幸的是,該報導登出後,成功地導致一些名為戒毒治療的無證工作場關閉。

CIR新聞決策之要素

做為非營利的新聞組織,該如何決定要報導什麼?

  • 獨特性

「報導的初步主題可以是含糊不清的,因為當記者在尋找調查的題目時,最終可以發現尚未被揭露的事情,它可能從未被媒體報導過,對我們而言就是一個機會。」身為CIR的總編輯Donohue認為,透過他們的調查報導,不僅可以引起閱聽人對議題的共鳴,同時也確保CIR存在的獨特性。

CIR重視的對長時間的議題觀察與調查,因此對新聞的定義不僅限於當日所發生的事件,「我們追求在報導中添加獨特且有價值的東西,我們希望報導出人們迫切希望能了解的主題。」

  • 編輯獨立

為了維持報導的獨立完成性,CIR採用編輯獨立政策,希望每位投資者都是對CIR忠誠度高的民眾,以會員制度招收投資者,「如果在非營利組織失去一位鉅額資助者,對媒體本身影響很大,若是一千位民眾的小額資助者,反而鞏固了平台穩定的基礎。」

CIR接受個人和組織的捐款,開放對民眾對特定主題的報導的支持,但不接受政府、政黨、官員、與該機構工作存在利益衝突來源的捐款,他們堅持所有的報導編輯都是獨立完成的,而非基於捐助者的支持。

  • 創造影響力

創造影響力是該組織的使命,這也讓內部的記者們擁有某種使命感及滿足感。相較於《紐約時報》與《華盛頓郵報》,Donohue認為CIR的優勢在於「必須不斷思考對社會的影響力。」

「這可能和某些新聞組織和獨立調查的記者有些不同,我們的編輯和員工都希望能對社會產生一些影響力,這樣的信念對我們來說就像指明燈一樣。」CIR必須向資助者證明他們的報導正在改變社會,不僅可以讓資助者能持續地給予鼓勵,穩定地維護會員,另一方面也可以維護優良的新聞價值。

決定新聞呈現方式的過程

CIR進行的新聞報導行事相當多元,包含長篇文字、紀錄片、戲劇、漫畫等,面對不同的新聞議題,他們是如何去決策該用何種媒介去再現的呢?其實CIR沒有巨大的新聞工作室,當內部人員在討論正在處理的新聞時,多是舉行「公開的會議」,不同部門的夥伴都可以聽見。

他們可能是其他記者、插畫師、善於製作社交影片的同事,若是對新聞故事感到興趣,他們就會去跟開會中的記者討論,提出各自的想法,最後甚至會一起合作,這在CIR是一件很自然會發生的事情。「最棒的新聞往往都在各部門中得到最多的關注」,CIR透過不同領域的同事互相腦力激盪,每年都會有四到六個優秀的新聞作品產生,「我們幾乎可以做任何事情」Donohue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