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洧農|特約記者報導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於5月18、19日在台灣大學霖澤館舉辦「2019亞洲新聞專業論壇」,本次主題為「網路時代的新聞真相」,邀請了香港、日本、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中國、韓國、台灣的媒體工作者,一同分享在網路時代的現代社會,各個國家的新聞業者所面對的難題,以及因應之道。

壓軸的台灣場,邀請到現任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教授的胡元輝。胡元輝曾於媒體業界工作25年,經歷始於基層記者,後歷任於公視與台視總經理、中央通訊社社長、自立晚報社長等職,並參與創辦新頭殼、weReport 調查報導公眾委製平台、2016 大選公民新聞網以及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等網站或新聞計畫,持續推動媒體改革與新聞業的重建工作。

胡元輝以「社群媒體平台的自由與自律──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艱辛印證」為題,講述社群媒體平台(social media platform) 在假新聞氾濫的現象當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作為反制之道之一的事實查核機制在執行時所遭遇的挑戰、還有所能承擔的期許。內容包括假新聞的定義、媒體與平台的分野、事實查核的方法論以及公信力之來源,旨在照見新聞亂象的結構,更進一步引入撥亂反正的光芒。

主持人翁秀琪向聽眾提問:傳統媒體市佔率?媒體滿意度?圖:劉耘天攝

作為引言,主持人翁秀琪向聽眾提出兩個問題:「在座的各位目前主要的新聞來源,是來自傳統媒體,如報紙或電視的,請舉手?對於台灣的媒體感到滿意的,請舉手?」兩個問題舉手的人都寥寥可數,這樣的結果,正呼應了這次的主題。「我們對媒體的不滿固然有許多原因,但媒體沒有盡到它的職責,給我們正確的訊息,卻也是事實」,翁秀琪說道。

諷刺與查證不周都不是我們要處理的假新聞……

胡元輝首先釐清,現在民主國家所在處理的「假新聞」議題,在定義上需包括以下三項要素:

  1. 故意的(intended),意即有人蓄意透過虛假扭曲的訊息達到改變他人認知的目的。
  2. 帶有特定目的,尤其是政治或經濟上的。
  3. 對社會或公共利益造成損害。

「在這三個要件之下才是我們在關心的假新聞問題,」胡元輝說:「因為它真的是現代社會必須面對的民主課題。」

社群媒體平台究竟是媒體?還是平台?

胡元輝提到,臉書的老闆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在2016美國總統大選後原本主張臉書不是媒體,而只是一個「平台」,因而不須對假新聞的問題負責,但不到幾個月他就改口,表示對當初的發言感到懊悔,並主張應建立第三方的事實查核機制。原因就在於社會已漸漸形成共識,認為社群媒體已經是現代假消息傳播最重要的通道,更有人形容社群媒體是使假消息更進一步進化的工具。

祖克柏在公眾壓力下所提出的自律措施包括:

  1. 強化內部人工審查與自動化偵測、
  2. 結合第三方事實查核機制、
  3. 強化公眾申訴機制、
  4. 提升政治廣告透明度、
  5. 加強管控使用者資料。

其中人工審查與自動化偵測都因為技術與效率的問題而成效不彰;公眾申訴機制在歐盟評價不佳;政治廣告透明度才剛起步,僅在數個國家實施,普及率不高;使用者資料控管還是頻見漏洞。

半吊子的自律準則

為何社群媒體所提出的自律方案,其成果都只是半吊子?究其根柢,在於社群媒體的本質

胡元輝指出,社群媒體基本上是由演算法驅動的平台,演算法的目的在於讓使用者不斷「黏」在平台上,從而藉由使用者行為、數位足跡等資料發展所謂「定向型」的廣告。「說穿了,社群媒體的目的、它的本質,就是營利,跟其他商業媒體沒差別。」

既然社群媒體的收益來自於使用者對其平台的黏著度,而假消息又往往是各類訊息中「黏」性最強的(新奇、聳動,能引發強烈情緒),那要如何期待社群媒體業者會認真處理假消息呢?如此說來,在臉書所提出的自律措施當中,僅剩下「結合第三方事實查核機制」較能被寄予期望。

事實查核的起源與發展

事實查核(fact checking)機制怎麼來的呢?胡元輝表示,由於近十年來,全球民主國家對於政治人物以及媒體的不信任度逐年增加,才使事實查核的概念與機制蓬勃地發展了起來,專責確認媒體及政治人物是否言而有據。

全球事實查核組織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由既有的媒體特設一個單位來進行事實查核(Newsroom model);另一類是由非政府組織,亦即公民團體來進行(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Model)。這些公民團體一起成立了全球事實查核聯盟(International Fact-Checking Network,IFCN),而這類組織跟媒體最大的區別,就在於特別地強調透明度。

為昭公信,IFCN對自己的要求便是:全面的透明。其內涵包括:消息來源透明化、財務及組織透明化、方法論透明化、誠實公開更正政策、非黨派與公正性。

IFCN的事實查核準則。影片來源:Poynter@YouTube頻道(CC BY-SA 3.0 )

以上幾項準則各自為組織強化責任感與可信度,也經常為其他非政府組織採納,以作為自身公正形象的標誌,唯有第一項「消息來源透明化」較為特殊。由於事實查核組織需要對所查核的訊息進行調查,卻不能像一般媒體一樣,以「保密協議」為由,迴避透露其消息來源,因此在面對敏感議題的查證時,勢必遭受更大阻力。也因此更加凸顯IFCN加諸於自身的高標準。

事實查核在台灣

在這樣的背景下,台灣的優質新聞發展協會與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經過討論,一致認為:既然有這樣的制度,為何不在台灣試試看?遂決定共同成立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2018年4月19日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成立,是針對華文媒體的第一個事實查核機構。影片來源:NTDCHINESE@YouTube頻道(CC BY-SA 3.0 )

胡元輝指出,作為一個負責查核「事實」的機構,其最重要的資產就是公信力,因此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在在查核的方法上完全遵循IFCN的行為準則,並且在去年向IFCN提出認證申請後,不到兩個月即通過審核,在11月1號得到認證。

社群媒體、假新聞,以及事實查核機制之間的火花

視角拉回社群媒體與事實查核機制的合作成果:有了這樣作業嚴謹、立場公正的合作對象,臉書的假新聞問題到底有沒有改善?

很遺憾地,胡元輝指出,臉書業已與包含16種語言在內的34個事實查核單位合作,但其中的美聯社Snopes於年初分別與臉書解約。Snopes前總編輯賓科斯基(Brooke Binkowski)批評臉書將查核機構當作「危機公關」。

IFCN主任曼特札利斯(Alexios Mantzarlis)則宣稱,聯盟無法讓臉書以有意義的方式向公眾提出有關此合作的事實資料。由此可見,在沒有法律的約束力下,僅靠業者自律難收實效。今年3月歐盟強烈抨擊社群媒體業者的自律準則無任何有意義的作為,並擬在年底立法對社群媒體業者進行規範。

將假新聞與事實查核放在更大的脈絡中檢視

當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作業如火如荼地展開,其所面對的挑戰也很快的明朗。胡元輝說,首先就是資源不足的問題,再來就是免不了被他人貼標籤,但是他也自我勉勵「既然進廚房,就不要怕廚房熱」。

胡元輝邀請大家一起來思考:當言論自由被濫用,該如何以傷害最小的方式,來達到公共傷害控制的目的?圖:劉耘天攝

推廣則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既然要進行查證、闢謠的工作,自然希望能讓越多人看到越好,而最有效率的顯然是透過最多人使用的網路平台,那又回到老問題:平台業者到底有沒有誠意?最後則是組織運作方式,是要繼續以雙組織協同運作,或者成立獨立法人確保靈活與獨立?

翁秀琪補充道,特別是在選舉期間,充斥著大量各種假訊息,面臨台灣灣複雜的政治情勢,其實事實查核工作者承擔很大的壓力,不但容易被外界貼標籤,甚至可能有身家安全的顧慮,事實查核的工作,委實比想像中更為艱辛。

胡元輝說,在民主多元國家,不可能定於一尊,事實查核機制只是遏止假消息的一種可能。「與其說我們是要成立一個中心,不如說我們是在從事一個運動,也就是讓社會理解事實查核的意義跟價值;與其說我們在從事一個運動,又不如說,我們其實在為台灣民主化過程中出現的逆流作某種程度的消解與克制,也就是台灣民主的鞏固。」

胡元輝邀請大家一起來思考這個問題:當民主國家的言論自由被濫用,該如何以不傷害言論自由,或傷害最小的方式,來達到公共傷害控制的目的?

 

《卓越新聞電子報》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我們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主編:鄭凱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