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鉅華|英倫傳真

假新聞問題猖獗,好多人都認為其嚴重者甚至會危害民主社會,茲事體大,必須嚴加應付。但究竟新一代年輕人又怎麼看呢?英國路透新聞學院(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最近就特別做了一個研究,結果發現:35歲以下年輕人都不以為然,認為假新聞充其量是有人搗蛋,惱人小事而已!

▍Z世代與千禧世代怎麼看新聞?

由路透新聞學院委託的一個小規模研究,是對英美兩國共約20名年輕人進行調查,這研究結果未必放諸四海而皆準,但不管如何,對其他國家地區也或有參考價值。

該研究報告稱,在假新聞問題上,並沒有我們經常所聽到的所謂媒體信任危機出現。事實上,年輕受眾並不輕信某些隨處散播的政治化觀點,而他們對於一向喜好的新聞品牌的質量仍然是深表讚賞的。調查發現,受訪者覺得假新聞的問題並不如似乎引起公眾那麼關注的嚴重程度,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年輕人還會積極嘗試自行辨別哪些會是虛假的信息。

這項學術研究名為:年輕人如何消費新聞和主流媒體的影響(How Young People Consume New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Mainstream Media),研究數據是來自顧問公司 Flamingo對英國和美國的Z世代(18-24歲)和千禧世代(25-35歲)進行的調查。該項調查追縱一共20人在兩週內的智能手機使用情況,跟查各人的數位習慣數據;其中16人並填寫關於新聞消費的數位日記,其後再接受合共90分鐘的採訪查詢。

▍影響年輕人與新聞的關係:時刻、類型、媒介

研究報告於9月2日發表。研究發現,年輕人與新聞的關係取決於他們消費新聞的「時刻」、消費者的類型,以及他們消費新聞所用的媒介。

研究報告將年輕人消費新聞分為四類時刻:

  1. 專注:這一刻全神專注於看新聞,就像看小說或電視劇一樣。
  2. 最新消息:以一個有效的方式獲取所需想要的主要新聞最新消息。
  3. 打發時間:不是為了專看新聞 ,而是想有些著落或娛樂,通常是在第三方平台或現實生活中正在做其他事情。
  4. 截獲:在工作或看電視等等的同時,由社交媒體、新聞集成網站或新聞應用程式彈出的一則通知或消息。

新聞消費者本身也分為四類:

  1. 傳承新聞消費者:這些消費者會致力於至少消費一些他們成長過程中所看到的傳統新聞品牌,有時感覺就像作為成年人例牌要做的事情。
  2. 專一的新聞捧場客:這些消費者對他們的主要新聞品牌進行例行的、慣性的約會,一般都有經常專心捧場的應用程式App。
  3. 被動新聞吸收者:他們從在線和離線體驗中基於集體滲透獲得信息,但很少花時間積極接觸新聞信息。
  4. 主動新聞愛好者:他們致力於新聞消費,什麼新聞品牌都看,他們自行㨂擇新聞,而不是單單看某一個新聞品牌。

研究發現,重要的是,新聞內容不論何類形式和格調都要滿足這些消費者對新聞的要求,和適合他們消費新聞的時刻。倘若新聞品牌不能帶來流暢便捷的體驗時,就會流失年輕受眾。

▍絕大多數年輕人都不會付費看新聞!

研究報告並稱,年輕人對新聞有兩大要求:一為提升個人進步,一為享受。

在接受調查的人中,付費看新聞的態度並不特別積極,但該報告強調,有些年輕受眾有時也可能願意付費看新聞,這包括他們與某一新聞品牌及其代表的取態有著個人的親切感,內容有助他們職場進步,或內容獨特他處所無,又或內容是以贈送的方式提供。年輕受眾會花錢看娛樂版消息(如Spotify,Netflix等),但目前的情況是,絕大多數年輕人都不會付費看新聞。

一般已形成的想法是,新聞就應該是免費的,或者看新聞感覺像是一件例牌要做的事情,原因是在年輕人的成長過程中,新聞一向都是免費的,他們也重視利用多種來源來辨別真相,但亦不可能全都花錢取得,同時,每月訂閱的方式並不適合他們消費新聞的習慣。

該研究報告建議,新聞品牌收費安排必須更加靈活,可推出一些按件付費的模式,或設立一套更接近日常印刷版使用的付款模式,又或允許讀者付費單看某一組消息(如體育版),亦可考慮設置一些讓讀者可與別人共享的新聞應用程式App。

▍年輕人想要看的新聞

總之,報告稱新聞需要為年輕人提供個人價值,支持年輕人求取生活進步,得到娛樂,並滿足他們產生互動的願望。

報告稱,傳統新聞品牌切忌反應遲鈍,既需要改革所呈現新聞的形式、格調和取態,並須幫助年輕人知道甚麼才是有用的、有趣的和可喜的信息。

該報告表示,雖然沒有「一刀切」的解決方案,但看新聞的體驗就應該做到像看臉書和Netflix一樣地輕鬆方便,在內容的撰寫和呈現方式上要這樣做,既要用語簡潔易明,最好附有更多解釋性的內容 ,也要閱讀起來毫不費力。同時,可以即時暢順點閱,隨附一些讓人感覺相關和有用的建議,以及正確的語調,對於建立年輕受眾的忠誠度和信任度都屬至關重要。

新聞品牌需要以符合年輕人的期望以及他們接收新聞的時刻的方式來報導消息。這意味著新聞品牌應該設置更多移動和社交原生模式,並將這些想法融入新聞網站和應用程式 – 例如視頻和點播播客podcast之中。

▍研究建議:改變新聞報導手法

該項研究還表示,新聞媒體一貫的報導手法可能需要作出改變才可吸引經常因無情的負面消息望而卻步的年輕讀者。報告說年輕讀者並不希望媒體迴避嚴肅或令人感到困擾的新聞,但也想要多些能夠勵志及提供積極人生方向的信息。

研究報告強調一般年輕人都厭倦了媒體抱有成見和刻板的形象,但也不願見媒體因故作平衡而趨於平淡以致泛善可陳。現實的情況是,年輕受眾往往對各類消息都自有一套想法,而信息的真實性、公平性、多樣性和包容性,均是媒體要與35歲以下群體產生共鳴的重要價值觀,未來的新聞業更要令年輕讀者感到息息相關。

附帶一提的是,月前路透新聞學院曾發表另一研究報告指出,英國的新聞消費者已因為看厭了英國脫歐的消息而產生了避看新聞的現象。

圖片來源:路透新聞學院本篇報告《How Young People Consume New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Mainstream Media》截圖。

可參閱報導:

‘Fake news’ seen as mere ‘nuisance’ by young people, new Reuters Institute study finds
How Younger Generations Consume News Differently

 

《卓越新聞電子報》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我們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主編:鄭凱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