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育志 | 媒體改造學社理事

前情提要:到訪的那天晚上,是《打破新聞》邀請贊助會員參觀新辦公室的活動日,金鎔鎮代表笑著說,我除了趕在正式對外開放前參訪,也是第一位到訪《打破新聞》新址的外國朋友,邊說邊拉著我開始一層一層的介紹起新空間的規劃。⋯⋯

▌打破新聞「做夥」中心,用會員的姓名來激勵《打破新聞》

介紹了這麼多,一直都沒有提到新空間的名稱,是想要從《打破新聞》的贊助會員說起。

作為非營利的獨立媒體,《打破新聞》成立至今一直都是靠會員的贊助來營運,目前已經有超過三萬名的固定贊助會員,2018年所募得的贊助金額為51億8百萬韓幣(約1億4千2百萬台幣),其中2%是來自一次性捐款,剩下高達98%的金額都是來自定期定額捐款,換算下來,平均每人每月贊助400台幣左右的金額。由於營運資金完全由民眾出資,沒有從政府或資本家身上拿任何一毛錢,才讓《打破新聞》能無後顧之憂地進行調查報導,揭發許多政府與財團的弊案。

而這次新辦公室的空間規劃、裝修與搬遷等費用,也是來自於民眾的贊助。今年一月,《打破新聞》發起了「建立改變世界的空間」計畫,公開向社會大眾募集資金。如同先前的贊助那樣,獲得各方支持,在這次的計畫中,共有約3000位民眾捐贈了約3億韓幣(約800萬台幣)的金額,利用這筆資金,《打破新聞》完成了新辦公室的搬遷。

為了要強調民眾的參與,《打破新聞》對外募集搬遷資金時,就說明會將贊助者的姓名刻在各個空間的入口處,贊助可以自由認領新辦公室的各個空間;像是用以播放影片與辦理座談會的「李泳禧廳」,在椅背後面就留有捐助此空間的贊助者姓名,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剛以電影《證人》中律師角色奪下韓國百想藝術大賞電影部門大賞的演員鄭雨盛(정우성),也是《打破新聞》的長期贊助者,這次也贊助了新空間的搬遷,李泳禧廳的某張椅子上,就留有鄭雨盛的姓名。

設置在李泳禧廳門外的贊助者芳名錄。圖:田育志攝

甫奪得百想藝術大賞電影部門大賞的演員鄭雨盛(정우성)也是《打破新聞》的長期贊助者,在李泳禧廳的某張椅子上,就留有他的姓名。(攝影/田育志)

像這樣將贊助者的姓名以芳名錄的方式放置在各空間的入口處,金鎔鎮代表說,這是為了提醒自己,以及《打破新聞》的所有工作者,這個空間與這個組織的存在,是來自於贊助者與民眾的支持,所以每當進出各個空間看到這些姓名時,不要辜負民眾對《打破新聞》與調查報導的期待,時時刻刻都得上緊發條,替99%的民眾做好守門人的角色。

除了透過贊助者留名的方式,在新辦公室的命名上,《打破新聞》也公開募集新空間的名稱。在為期兩週的命名活動過程中,「뉴스(新聞)」是參與者最常提到的字詞,出現頻率排名第二的,就是「함께(一同、一起)」,在參考了這些提議的名稱後,新辦公室最後以「打破新聞『做夥』中心」(「뉴스타파『함께』 센터」)為名。


「打破新聞『做夥』中心」(「뉴스타파『함께』 센터」)的Logo與空間說明。圖:田育志攝

之所以將「做夥」這兩個字加上引號,除了在韓文當中,《打破新聞》利用不同的字體與顏色將原文「함께」加以標注之外,我自己在思考要怎麼翻譯中心名稱時,也在這兩字上面斟酌了許久。最直接也最簡單的方式,其實可以選擇譯為「打破新聞共同中心」,但在韓文當中,「함께」一詞除了有一同、一起的意思之外,還有著「一起做某事」的意涵。

再連結到《打破新聞》對這個新空間的定位,以及募集自民眾的資金,都代表著這個空間不僅是與民眾一同建立,也包含《打破新聞》要藉此中心凝聚其他獨立媒體工作者,一起進行調查報導的決心,幾經考量之下,最後選擇援引台語的「做夥」一詞來作為中心名稱的中文翻譯,讀起來或許拗口,但在意義上比「共同中心」的翻譯來得更為貼切。

▌承襲自前輩的精神,與民眾更頻繁的交流

一路說下來,就剩一樓的空間還沒有介紹了。一樓主要有兩大空間,一個是「東亞自由言論守護鬥爭委員會」(동아자유언론수호투쟁위원회),另一個則是正在裝修當中的咖啡廳。

先來說說咖啡廳好了,未來開幕之後,除了會在店中設立專區販賣《打破新聞》曾出版的書籍與紀錄片之外,最主要的功能,是希望能利用這個空間和贊助會員進行交流;這原先就是《打破新聞》例行的事務,每個月都會固定安排一個時間,讓贊助會員與記者、編輯、製作人聚會,交流民眾對於近期報導的看法或心得,透過這樣的分享與問答,讓《打破新聞》更能掌握民眾關心的社會事務,只是過去礙於舊辦公室的空間侷限,往往每個月能參加的民眾只有數十人,但打破新聞做夥中心的啟用之後,不只一樓的咖啡廳,B1的李泳禧廳也是另一個可以與會員交流的空間。


1樓裝修中的咖啡廳。圖:田育志攝

之所以再次提到李泳禧廳,也是想與一樓的「東亞自由言論守護鬥爭委員會」一併介紹。作為韓國重要報人之一,曾因批評朴正熙維新體制而入獄、畢生追求民主的李泳禧(리영희),一直是《打破新聞》設立至今所推崇的精神;而1974年,《東亞日報》記者為了捍衛編輯室自主與新聞自由,聯署發表了《實踐新聞自由宣言》,當時多位記者因此被解僱,於是組成了「東亞言論自由守護鬥爭委員會」,持續為爭取新聞自由做抗爭,《打破新聞》將一樓的空間提供作為此委員會的辦公室使用,在意義上也十分重大。


掛在1樓辦公室門外的「東亞自由言論守護鬥爭委員會」門牌。圖:田育志攝

在參訪完打破新聞做夥中心之後,再度和金鎔鎮代表回到會議室中,他分享起這個空間與韓國獨立新聞元年的關聯性。

「我們認為,燭光革命之後,代表著韓國新時代的來臨,《打破新聞》一直努力要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所以在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成立滿百年的日子,建立這樣的一個新空間,除了是建立團結與協作的據點之外,也希望能成為未來一百年獨立新聞發展的重要樞紐。這個中心是在市民參與下所建立的社會資產,也是我們留給下一代子孫最有價值的資產。」

這一席話,即使已經事隔兩個多月,還是在寫文章的當下,不斷在耳邊響起,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關鍵字: , , , , , , , , , , , , ,

 


《卓越新聞電子報》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我們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主編:鄭凱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