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大中|媒體的昨日、今日、明日(2):全民記者取代專業記者的時代

2020 年 02 月 04 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新媒體, 新聞背後

卜大中|資深媒體人・《蘋果日報》前總主筆

 

新聞界翻天覆地的變化

據《法新社》(AFP)報導﹐英國廣播公司(BBC)上個(1)月宣布將裁減450個新聞編輯部門的職位,作為公司迎合「不斷變化的觀眾需求」、達成開支緊縮目標計畫的一部分。

BBC新聞與時事主管安斯沃斯(Fran Unsworth)發表聲明說:「BBC必須正視閱聽眾逐漸改變使用方式的事實。」她還說:「我們必須有所因應並確保自己依然是全球最可靠的新聞機構,但至關重要的是,我們也必須吸引目前尚未觸及到的觀眾群。」

BBC說,公司在「傳統線性廣播上花了太多錢,但在數位方面投資不足」。BBC目標削減1億400萬美元開支並將砍掉一個晨間新聞雜誌節目,政治新聞旗艦節目「新聞之夜」(Newsnight)製作的影片數量減少,也導致若干工作機會流失。BBC還提到,傳統電視的觀眾人數持續下降,尤其是在16至34歲這個年齡層。

年輕世代的媒體革命!

年輕世代傳統媒體的式微﹐讓台灣的國民黨在此次選舉中吃盡苦頭。新世代完全顛覆了傳統的老媒體(電視、紙媒、廣播)的運作和傳播方式﹐從專業菁英手中搶下了傳統的新聞生產方式,例如:採集、選稿、表達、編輯、後製作、⋯⋯,在媒體上現出的一貫作業模式。

新世代的網路使用者在家裡對媒體展開了革命﹐從專業的記者和編輯手中搶走了編採權﹐全民記者(作家)的時代來臨﹐每一個人都是記者和編輯﹐進行的報導、感想、評論都刊登在社群網站的平台上﹐讓讀者分享並表達贊同、反對、補充等意見﹐不為任何老闆的利害表態﹐可以和任何意見相同或相反的留言網友切磋、交流、辯論、表現傳統媒體限制的情緒與感性﹐甚至互罵。這種多元直接互動的情景是任何傳統媒體想做卻做不到的。

根據連年競選的參與者的經驗發現﹐像是主持廣播節目的立委何志偉所說:「聲音是最直接的媒介」。由於認識到聲音的功效﹐所以平日用臉書跟網友互動時﹐會直接回覆聲音訊息。這種做法是傳統政客為競選爭取選民支持時無法想像的方法。

那個一通電話打到編輯部就可以恐嚇記者的年代⋯⋯

過去﹐影響新聞立場和表現的「板手」是政治體制﹐像是戒嚴時代的黨國體制﹐往往可以否決、扭曲、修改甚至消除某個對政權不利的新聞﹐因為傳統媒體的記者、編輯都是透明的﹐一通電話打到媒體編輯部就可以修改、扭曲、廢除該則新聞並恐嚇其作者。戒嚴時代的中後期國家雖從「事前審查」放寬為「事後審核」﹐但其威嚇效果仍然如影隨形﹐新聞的報導與評論依然在鳥籠裡輾轉反側﹐有志難伸。

在那個時代﹐年輕一輩的記者和作家想盡辦法在少激怒當權者的前提下曲線報導新聞﹐刊登後如果僥倖沒有犯忌﹐平安過了幾天﹐才大大鬆了口氣。因此當時的新生代記者說得誇張點﹐是每天提著頭上班。

戰後臺灣一般大眾可能有的生活記憶與黨國體制、威權統治時期重要事件。設計師:呂佳蓉;圖:沃草授權(CC BY-NC-SA 4.0 International)

「人間失格」的故事罄竹難書⋯⋯

矛盾的是學校特別是新聞系﹐教導學生要獨立思考、要勇於挑戰權威和政權、要有屏除萬難彰顯事實的膽識、要有把自己當作第四權(台灣是第六權)的榮譽感和使命感、要幫助人民監督政府、要維護並伸張正義和公正等⋯⋯可是進入社會及媒體後﹐將遇到太多與學校教導的新聞倫理和規範相反的事。

例如:媒體老闆的親友出包或醜聞﹐老闆親自拜託或下令不得刊登﹐否則丟飯碗﹐此時很難再堅持什麼正義、勇氣。同時﹐不少企業家和商家﹐包括現在的中資﹐用賄賂的醜行買下記者們的人格﹐要媒體刊登有利於奸商文過飾非的報導﹐或幫奸商們美白去污。所以媒體人當門神等「人間失格」的故事罄竹難書。

一個顯例是﹐台灣自從1990年左右﹐各報章雜誌遭遇經濟不景氣的嚴厲打擊﹐加上智慧型手機問世﹐買、訂報紙的閱讀人口大量轉移到免費看新聞的手機網站﹐為了救亡圖存﹐各報紛紛走上要求新聞必須配合業務(業配)的邪路上。

這種業配是新聞教育的禁忌﹐因為你拿了商家的好處﹐日後商家發生新聞事件你是登還是不登?學校教育我們新聞絕不可與業務配合﹐以免妨害新聞的獨立性與正確性。台灣媒體至今仍然在做業配﹐不知大學新聞系的老師們如何教導學生。這種新聞教育抵觸社會現實的矛盾現象﹐讓多少想要堅持新聞理想的年輕工作者羞憤痛苦﹐自我譴責?

哪裡有鎮壓﹐哪裡就有反抗!

中國的新聞工作者就很少這種天人交戰的情形﹐因為大學新聞系教的就是如何服從黨的領導、如何文過飾非、如何給閱聽大眾洗腦的技術、如何幫中共撒下迷天大謊而不露馬腳。

但毛澤東曾說:「哪裡有鎮壓﹐哪裡就有反抗」。於是中國也出現一批精於翻牆及曲筆寫報導的新世代新聞工作者。就是這批人在遭強風吹得搖曳不堪的微弱燭光旁﹐奮力維護那點新聞自由的火光。一如戒嚴時台灣的異議記者們為民主所作的犧牲奉獻。

《卓越新聞電子報》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我們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主編:鄭凱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