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家宜|波多馬克週記(2):病毒戰爭中的新聞戰場

2020 年 03 月 23 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新聞背後

????關於「Covid-19」中文名詞使用的說明:

一、《卓越新聞電子報》為儘量避免可能涉及歧視性用語,我們本身的報導將使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或「新冠病毒」),在報導內文第一次出現時,會以括弧()說明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英文名「Covid-19」及俗名「武漢肺炎」,以利現在與未來的廣大讀者正確並迅速了解指涉報導的主題。
二、惟現階段「武漢肺炎」為台灣政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告「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的俗名,此名詞的使用可能基於方便性,未必有歧視的本意,我們將尊重外稿原作者的使用方式,不另行修改。

邱家宜|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執行長

週間近午時刻,高檔辦公大樓林立的賓夕法尼亞大道上空空蕩蕩罕見人蹤。上班族在家工作,所有餐廳依州法規僅能提供外帶、外送服務。沿街到處盛開的木蘭(Magnolia),滿樹粉色花瓣,在近乎無人的街邊靜靜飄飄落一地。只有修路、洗窗的工人照樣上工,因為在他們還未收到政府承諾無條件撥給的至少每人一千元美金之前,還是得養家活口。

3月13日星期五,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全美進入緊急狀態,藉以在對抗新冠病毒(Covid-19,台灣正式名稱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俗名為「武漢肺炎」)的非常時期,有更大的行使權力空間;3月19日又說,將「摒除一切繁文縟節」(slashed red tape)讓能抗冠狀病毒的藥物儘快獲准用於治療

當人類傾全力跟病毒傳播速度賽跑,希望能挽救更多寶貴生命之際,中國在3月17日宣佈驅逐美國三家主要媒體幾乎是全部的駐中國記者,限其十日內交出採訪證,禁止採訪的地方除了中國,還包括目前仍有部分新聞自由的香港跟澳門。《美國之音》(VOA)與《時代雜誌》也被要求提報員工、財務、營運,及其在中國境內的不動產資料。

春天水仙盛開,滿樹木蘭花在無人的街邊靜靜飄落。圖:邱家宜攝

美中交鋒!美國先動作

美中這回合禮尚往來(reciprocal)的交手,先動作的是美國。今年2月18日,美國要求境內五家表面上掛著新聞機構招牌的中國官營媒體(《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日報》、《中國電台》、《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改登記為外國使節團,理由是他們不是報導新聞,是為中國政府做政治宣傳。這些中國官媒到底該不該被視為新聞媒體,在華府政治圈爭論已久,基於美國對言論自由的重視而長期受到優容。

稍早(2月3日),《華爾街日報》在一篇新冠病毒疫情相關評論中,稱中國為「真正的亞洲病夫」(real sick man of Asia),作者華特・米德(Walter Russell Mead)是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董事會成員、著名傑克遜主義Jacksonianism)學者。此文有個副標「其金融市場甚至比野味市場更危險」(Its financial markets may be even more dangerous than its wildlife markets.),重點在講中國看似強大其實脆弱的經濟力。

米徳認為,疫情將導致中國經濟成長第一季劇降;長期而言,貿易戰與公衛考量將使跨國企業分散供應鏈而「去中國化」(de-Sinicize)。包括國家主導放貸、地方官勾結地區銀行大肆貪瀆、房地產泡沫,以及過度生產等長期累積的問題,讓中國帶到「大規模經濟調整」(massive economic correction )的時刻,而當災難降臨,其政治相關既得利益者將因不願承受巨大財富損失無法因應變局。

如同新冠病毒傳播世界,中國經濟崩解也無可避免波及全球,復甦會很緩慢,並在社會與政治上造成戲劇性(dramatic)影響(光從美國共和黨政府在短短幾天內決定直接發錢給所有美國人,就可以看出這個影響有多「戲劇性」)。

《華爾街日報》評論對中共提出嚴厲批評。影:WSJ(Fair Use)

中國的回敬與美國的再追擊

米德這番預言式評論,或許因為正中要害讓中國大為光火,除用「種族歧視」回擊,成功模糊焦點,並在五家官媒被要求改登記之後,率先拿《華爾街日報》開刀,驅逐其三位記者。美國立刻還以顏色,將之前被要求改登記的五家官媒的中國籍員工數量,由160名限縮為100名,並貫徹超出之員額限期離境,接下來,就看到中國驅逐《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等三大報記者。

中國外交部表示,此舉措完全必要,是「被迫回應美國對中國媒體的不合理壓迫」。同樣是訊息發佈機構,媒體在不同政治體制下意義與功能絕然不同的事實,在這場人類對抗病毒的戰爭中,不可避免的拉出另一個關於言論自由的戰場。

中國說明為什麼驅逐美國三大報記者。影:CNA(Singapore)@YouTube頻道(CC BY-SA 3.0 )

中國驅逐三報記者,以及川普「不顧美國新聞界反對」堅持繼續使用「中國病毒」字眼之後,國務院開了一個遠距記者會,包括國務院官員所做的一番「背景說明」,內容全部上網公開。記者會一開始國務院官員就就引用亞太助卿大衛・史迪威(David R. Stilwell)去(2019)年12月在「策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演講內容,其中羅列美國政府與民間對中國的無數協助

史迪威說,基於相信「強大、安全、穩定的中國有利亞洲與世界和平」,40年來美國提供大量獎學金、科技轉移、給予貿易最惠國待遇,並協助中國加入世銀、亞銀,使其獲得超過千億美元貸款;華府每個部門都曾提供處理國際事務的教育訓練給中國,雷根時代甚至開始輸出武器及國防技術,即使其從未在政治與人權上達到獲得這些協助的標準,如今又鼓動人民仇美,指控福特基金會等美國民間組織對中國發展公民社會的協助是想搞垮中國的「政治黑手」。

史迪威代表美國官方態度的一番談話,強烈釋放美國政府對中國長期以來缺乏對等善意的不滿。

媒體對等:現在該是競爭的時候了!

要調整過去「一廂情願」(one-sided)的美中關係,國務院官員在三報記者被逐後告訴美國新聞界,「現在該是競爭的時候了!」(it is time to compete),所謂「競爭」並非敵對,而是要求「互惠」。美國媒體在中國受到的限制一直遠比中國在美國受到的多,因此美國在今年一月開始要求「媒體對等」(media reciprocity)。

對於有記者提出三報記者被逐是因為美國先對中國媒體動手,官員表示,要求其官媒改登記為使館,是因為「記者受制於事實而使節受制其政府」,中國官媒受政治領導一直是公開的。該官員以這些官媒近期配合其政府大肆宣傳美國才是病毒起源之類消息為印證,「既然要當強權,就要玩得公平」(to play on a level playing field),病毒蔓延初期中國控制媒體、壓制輿論、掩蓋疫情,導致全球性大災難,必須避免這種事情再度發生,這位官員說。

自由的新聞媒體當然在意新聞自由不受任何箝制,當記者提問國務院會撤回前令以換取美中雙方在媒體戰場休戰?

「在這裡環顧四周,走出大門,你有看到任何對你自由的限制嗎?國家宣傳機器跟新聞媒體絕不能相提並論。曾經在中國工作過的同業請說點話吧!」國務院官員有點被逼急了,如此光景與「央視姓黨」,自然涇渭分明。雖然美國方面尚未就下一步的「禮尚往來」表態,但看來這個媒體戰場的煙硝短期內不會停歇。

美國人為防疫足不出戶,華府辦公大樓林立的賓夕法尼亞大道上一片空盪。圖:邱家宜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