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克利|🇲🇾馬來西亞🇲🇾:有 21 年歷史的《ntv7 華語新聞》為何吹熄燈號?

2020 年 06 月 09 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新聞專業

札克利|熟悉東南亞・熱愛新聞工作的媒體人

6 月 7 日晚間,主播向觀眾說「再會」兩字後,馬來西亞 《ntv7 華語新聞》正式走入歷史,未來將與同媒體集團旗下的《八度空間》華語新聞合併,在當地電視圈和新聞界引發廣泛討論。

沒想到這天來得那麼快⋯⋯

事實上,《ntv7 華語新聞》去年就曾經傳出停播消息。隸屬於「首要媒體集團」(Media Prima Bhd)的《ntv7 華語新聞》去年曾被報導,因電視台要調整營運方針,以一頻道一語言的方式營運,而計畫停播,沒想到這天來得那麼快。

首要媒體集團旗下有 4 個電視台,除了 ntv7 和《八度空間》外,還有《第 3 頻道》(TV3)及《第 9 頻道》(TV9)。該媒體集團過去已停播旗下的 3 個中文節目,且節目員工也都被裁員。其中包括播出 8 年的新聞資訊節目《環球透視》、還有《學霸》及《小心有詐》,當時整個新聞資訊節目組從 270 人減至 181 人,裁員 89 人,佔製作部的近 3 成人員。

一個華語新聞世代的結束

對於許多馬來西亞華人而言,《ntv7 華語新聞》走入歷史,象徵一個華語新聞世代的結束。

《ntv7 華語新聞》在 1994 年 4 月 6 日開播,草創時期僅有短短 5 分鐘,是在外界全然不知的情況下試播,因受到歡迎而慢慢增加播出時間。2018 年更打造出全馬首家播出 1 小時的華語新聞。

華人在馬來西亞是第 2 大民族,佔全國人口約 2 成多。屬於私營的《ntv7 華語新聞》,當年播出打破國營電視台長久以來的壟斷局面,播出官方華語新聞不能或不會播出的內容,對當時的華裔族群而言,像是打開一扇新的窗,在當年馬國媒體相對保守的時代,是除了華文報紙外的重要言論空間或發聲平台,對馬國華人而言,意義重大。

馬來西亞資深時事分析員藍志鋒在其臉書寫道:「《ntv7 華語新聞》起播後讓華社眼前一亮,舞台搭設和呈現方式有別傳統。報導的角度和議題更貼近華社,而非單純翻譯其他語文新聞組的內容。」

他並指出,因著《ntv7 華語新聞》,諳華語的馬來西亞華裔正副部長在新聞發佈會後,會特別應電視台記者的要求,以華語重復重點滿足華社的需要,已成為慣例。

根據節目前製作人說法,該節目也曾報導許多對華裔族群而言至關重大的新聞事件,像是馬華黨爭、《東方日報》和《星洲日報》鬥爭、政黨收購《南洋商報》及華文教育相關議題,很多馬來西亞國會議員和州議員第一次上新聞,都是出現在《ntv7 華語新聞》。

下個階段的開始

陪伴馬國華社走過 21 年歲月的《ntv7 華語新聞》吹下熄燈號,有當地官員認為,這是對華社的重大損失。馬來西亞民政運動黨檳州主席胡棟強向當地媒體說,該媒體集團抹殺大馬華語同胞的權益,認為《八度空間》華語新聞與《ntv7 華語新聞》內容素質與呈獻格式比較,仍有一段距離。

事實上,兩個華語新聞合併後,《八度空間》播出時間從半小時延長到 1 個小時的時間,但整體仍使華語新聞時段減少半小時。不過根據當地媒體報導,未來《八度空間》華語新聞將增設時事節目,開設具有權威性的華語財經節目。

《ntv7 華語新聞》的最後一集以 15 分鐘的篇幅回顧節目歷史,開台始祖前《ntv7 華語新聞》主播方若琪在節目中說:「不感到傷感,這是 21 年演出落幕,覺得這是盛大結束,最好的還在前方。」

Ntv7 走入歷史後,馬來西亞只剩下國營的馬來西亞廣播電視台(RTM)《第 2 頻道》(TV2)、私營的《八度空間》、《馬新社》和《Astro TV》有華語新聞節目,雖然 ntv7 表示是調整營運方向,但該節目前記者透露,《ntv7 華語新聞》走入歷史其實是個「體面」的結束,並解釋該節目改為 1 小時播出後,新聞質量降低,最大問題是新聞內部控管和大方向出問題,內容不再如早期的精緻和專業。

馬來西亞歷史最悠久的私營華語新聞節目正式結束,標誌下個階段的開始,如同該節目尾聲所提的,「專業會繼續、使命會傳承」,未來馬國的華語電視新聞會如何發展?在這個媒體充滿挑戰的時代會更好或更壞?需要時間證明,但無疑的是《ntv7 華語新聞》在馬來西亞華人的回憶中,必然會永遠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