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大考之年,誰家崢嶸?/陳浩

2020年是台灣新聞界的大考之年。新冠肺炎疫情猝不及防,急速蔓延,全球面臨生命健康與經濟發展致命打擊,台灣置身其中;2020年也是「兩岸三地」瀕臨崩解之年,香港塗炭,台灣感同身受。本屆卓新獎文字類報名作品,疫情與港情成為兩大族類,入選佔比也相對較高。

即時新聞類中,聯合報的數位報導專題最快運用互動技術,製作出有即時性涵蓋面與解釋力的圖表,不依賴卻不遜於文字敘述。「報導者」則是以詳盡細緻的文字報導疫情影響的各個層面,兩者各擅勝場;而「上下游市集」則是將疫情衝擊鎖定在農業範圍,即時追蹤,亦是佼佼者。新聞評論類亦兩篇有關於疫情入選,其一論疫情政治,其二全球化「封」與「解」的變貌,都有具穿透力的分析與見解。

陳浩

香港風暴在即時新聞、國際新聞與新聞評論三個領域中成為「重中之重」,入選作品不論從臨場的第一手報導,到抗爭對市民生活、學生日常的衝擊,乃至對金融的影響,甚而對焦於逃難來台的香港青年幽微敏感處境的揭示,都即時而深入的拓展讀者的視野。而評論方面,也有清晰的脈絡分析,解析風暴本質,並對影響面提供情勢判斷。

評審團對兩大主題十篇面向各有不同的入選作品的甄選,橫看成嶺側成峰,實在難以任何單獨一篇窺得2020時代風暴的全貌,可視為台灣新聞界的集體表現。相對的,「另外」十八篇幾佔三分二的入選作品,卻是各有靈魂,每篇都是一把單獨打造的利刃,俯瞰合成一幅2020年台灣新聞界的豐富觀照圖。

國際新聞類有對中國維權律師王全璋的營救報導,過程難度很高,敘事有功力。回顧柏林圍牆倒塌30年後,看仇恨政治滋長致成全球新威脅,是一篇拓寬國人視野的典範作品。洛興雅難民的漂流尋求庇護之路多艱,更是一篇罕見而重要的報導。將視角放進聯合國裡的美中角力,報導也具獨特性。

新聞評論類入選作品有一針砭民進黨選後權力獨大後的腐化隱憂,在政治評論失去中間地帶之際,「謂我心憂」獨樹一幟。

深度報導入選的八篇能殺出重圍,篇篇都是重要議題。「台鐵體檢報告」揭露政府逃避,卻又預言性的揭示後續層出不窮的荒謬疏漏。「隱形農業大軍」報導移工忍者般神出鬼沒於缺工的農田之中,有如幻世隱喻。笑氣的濫用問題匪夷所思,社會工作者的職業災害不忍卒睹,都被忽視。108課綱實施週年必須正視的五大亂象,勞退財務缺口改革的迫切性,幼兒早期療育的警訊,都有深入的報導。921地震災後二十年再審視重建種種,敘事極佳。

 一如深入報導類,調查報導獎入選的五項,針對不同課題做調查與揭露,都深具功力。亞洲安非他命的製毒與販賣鏈,台灣人竟扮演關鍵角色;網路資訊操弄背後涉及了跨國連結、金流與人力協作,儼然是「資訊戰商人」;台灣各地黑色光電板一窩蜂覆蓋綠色農田,農地種電的四大亂象終於被一一揭發;台商鮭魚返鄉,卻缺乏處理工業廢棄物的能力與擔當,聽聽受害者的控訴;更有全台廢棄物污染地圖的匯集報導,看看我們所面臨的深切環保危機!五篇調查報導無一不令人讀之驚心!

做為文字類評審團,審看今年每類入選作品,無不從兩倍以上的複選作品辯析淘汰,到最後每類至少都有三至五篇以上的遺珠,分數十分接近;甚至在入選作品中,更多有同燈同分、難分軒輊。都說卓新獎,入選即是得獎,從評審艱難的角度,此言不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