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哲斌X杜奕瑾|從「葉黃素計畫」看社群媒體演算法與新聞業的未來

2021 年 05 月 25 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新聞專業, 新聞產業, 新聞背後

陳洧農|特約記者採訪報導

​曾經,我們認為社群媒體網站並不產出原生內容,是一個中立的平台;如今社群媒體除了藉由傳統媒體的內容吸引使用者,更透過演算法對新聞資訊進行排序、篩選,操弄使用者的認知,對全球的公民社會造成重大影響。

台灣人工智慧發展基金會發起「葉黃素計畫」,試圖透析社群媒體的中立性,了解社群媒體對閱聽者潛在的認知操作影響。

為了探尋新聞產業的未來,釐清社群媒體這波民主退化的浪潮中該負起的責任,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共同主辦「葉黃素計畫對談」,由資深媒體人黃哲斌與台灣人工智慧基金會董事長杜奕瑾(Ethan)展開對談。

杜奕瑾與黃哲斌在 Taiwan AI Labs 展開對談,勾勒未來的科技傳播圖像。圖:陳洧農攝

社群平台取代媒體成為資訊通路

曾任新聞記者、現於《天下獨立評論》開設資訊媒體專欄的作家黃哲斌提到,現在的社會氛圍對媒體與記者相當不友善,甚至連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都遭到許多人攻訐。他認為這是個危險的趨勢,當社會缺乏可信賴的中介機構,會傾向虛無主義,使得輿論操作更加容易。

談到資訊傳播的型態轉變,他想起自己 20 幾歲時,打工送報紙的回憶。每天凌晨 4 點半他就得到派報亭領報紙,報紙重到要兩個人才扛得動,時而淋雨、時而被狗追,過程非常辛苦。有的訂戶要求要把報紙丟到 5 樓陽台上,萬一丟錯家,黃哲斌還得去買一份回來補上。如此費時費力地送報,一個早上也只能送兩百多份。

黃哲斌藉此表達,在以往,資訊是有物理重量的;現在由於網路普及,資訊的物理重量幾乎降到零,人們每天只要打開瀏覽器就可以攝取大量資訊。以資訊的便利性跟易得性來說,這是個驚人的跳躍,然而如今社會大眾卻對社群平台在傳播產業中的角色抱持著一種愛恨交織、難以信任的態度。

黃哲斌很好奇,批踢踢實業坊(PTT)創站站長且創辦了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的杜奕瑾,身為科技人的他是怎樣看待現在人們對於社群平台所抱持的矛盾心態?

「從我的角度看到的是社群平台的演變」,杜奕瑾說,二十幾年前他架設 PTT,媒體業者都問他:你又沒有內容,為什麼有人要用你的網站?的確,在網路問世初期,人們還是習慣到媒體的官方網站看新聞,但後來模式翻轉,許多使用者的第一手消息都是來自社群媒體。當這樣的現象普及,新聞從業人員也必須將自家新聞轉貼到社群媒體,否則就沒有曝光率。「在過往,社交媒體平台只是報八卦,過一陣子你就發現八卦版全部都在貼新聞,臉書也是一樣。

這個現象衝擊了媒體的廣告營收。杜奕瑾說,PTT 本身沒有做文章的篩選,使用者點進連結後還是會回到媒體的網站,因此媒體會有廣告的營收。但臉書不同,會對新聞進行篩選、排序,甚至在新聞前放置相關的廣告,等於將新聞通路轉移到社交媒體平台,因此媒體的廣告收入會大幅被稀釋。

演算法扭曲新聞媒體的產製標準

黃哲斌談到,前陣子適逢澳洲政府與社群媒體間的爭議鬧得沸沸揚揚,歐美各國紛紛興起關於社群媒體與新聞產業之間權力關係,乃至經濟關係重新分配的討論。台灣也開始注意到這個議題,不知杜奕瑾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杜奕瑾認為,對台灣而言,覺察到新聞產業處在嚴峻的危機中,是當務之急。他說,包含美國在內,全球媒體產業紛紛倒閉,優秀的記者與媒體不斷消失,原因就在於網路上的新聞通路已經被少數幾家社群媒體所壟斷。優秀的新聞媒體為了觸及使用者,不得不到社交平台上建立粉絲頁,但是當其使用者從實體世界被拉到社群媒體,卻會面對社群媒體用行銷手法所包裝、外觀看似優質媒體產製,實際上卻是由不具信譽的媒體製作的內容,甚至是不實資訊。

他指出,在美國有被稱為「社群媒體保護傘」的 230 條款(Section 230),使得社群媒體無須為平台上的言論負責;此外,社交媒體平台上的內容是打散之後再上架,每個人所看到的內容不同,難以追蹤或監督。在這樣的情況下,平台業者自然會以自身商業利益最大化為優先考量,導致各種劣質甚至誤導性的內容四處流竄。

平台的演算法為了將獲利最大化,就會獎勵那些偏激、能促使人們轉發的資訊,以致現在內容產業的操作都是以快速取得眼球與轉發為導向。這對內容創作者的責任感和創作方向都造成負面的影響。結果是,社群媒體成了境外輿論操作的絕佳環境,每逢民主國家大選,就看見各種假新聞的氾濫。

黃哲斌與杜奕瑾提及現在新聞媒體的社群小編壓力很大,每天都要想辦法生產可以討好演算法的內容。圖:陳洧農攝

人工智慧與新聞產業及其未來

黃哲斌提到,AI Labs 非常關注新聞產業與科技間的關係,曾發起「記者快抄」與「島民衛星」兩個有趣的專案。除此之外,AI 對新聞業現況還有哪些可能助益的發展方向?

杜奕瑾表示,「記者快抄」的初衷是利用中立的演算法自動生成新聞內容,藉以達到「內容公正無偏袒」的嘗試;「島民衛星」則是企圖透過更完整、全面的資訊來還原新聞內容。他說,其實自己不覺得有能力做到判斷事實的真假,但希望透過人工智慧建立對事實更完整的理解,防止有心人進行認知的操作。

黃哲斌問道,國外已經開始有些通訊社用 AI 寫新聞,因此「新聞記者未來會不會被 AI 取代」的問題也引起熱議,究竟AI會不會讓記者失業?未來新聞記者的價值在何處? 

對此,身為科技巨擘的杜奕瑾,給出了很特別的回答。他認為,現在人工智慧在藝術自動生成化,乃至音樂自動生成化等領域,都已經有許多運用,但其實「人的智慧」還是很難被人工智慧取代。「人類無端的創意、對產業的推理、對於事實探究的慾望,以及人自己思想的主軸,都是很難被人工智慧學習起來的。

亦即,對人工智慧而言,天然災害如地震、颱風等,又或者是球賽這類能夠用制式思考模板來構思的資訊,是比較容易處裡的;但是在進行深度報導時,還是需要媒體記者不斷推理、探究、尋訪的能力,「在這部分,人工智慧只能是輔助,思想的主軸,以及如何去陳述、報導、探究,主要還是靠人的靈魂。

「相信很多新聞同業朋友聽到 Ethan 這樣講,應該會小小地鬆一口氣。」黃哲斌笑道。

資深新聞人黃哲斌與 PTT 創世神杜奕瑾探討新聞產業和社群媒體平台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影:AI Taiwan Labs 攝

立法保障媒體工作者

當社群平台囊括幾乎了所有廣告利益,「迫使」內容產業生產出品質低劣,甚至是扭曲的內容以迎合演算法時,這些「釣魚」、「農場式」的內容又使得內容產業的社會信任降得更低,生存立基也變得更差,陷入負面循環之中。黃哲斌表示,現下台灣開始有人探討是否該比照國外的方式,介入新聞產業與社群平台間,使其有更平衡的分工或合作關係,不知杜奕瑾認為較好的修正方向為何?

杜奕瑾說,目前全球對於新聞產業的困境,解決方案大致有兩個方向,第一是增加內容生產者的競爭力,包括透過立法來保障新聞創作者的收入,使其有能夠與社群平台議價的能力與空間,例如美國從 2018 年起開始推動《新聞競爭與保護法》(Journalism Competition and Preservation Act),以及正在推動的《地方新聞暨廣播媒體保護法》(Local News and Broadcast Media Preservation Act)。他笑道,現在媒體跟記者都用到 Preservation 這個字,儼然是受到保育的動物了。

他指出,在全美有 48 州已經根據這兩個相關法規對社交媒體平台提出反壟斷的訴訟。澳洲也只是遵循了這股立法的潮流,開始對社交媒體平台提出反壟斷的探討,要求社交媒體平台在取得絕大多數內容傳播的利益時,應該把內容製作的費用考量在內。

杜奕瑾說,他看到澳洲與社群媒體的爭議事件時覺得滿有趣的,因為當臉書在封鎖澳洲的媒體時,並未明言封鎖澳洲的地方新聞,而是宣稱因為「故障」而無法連結。這讓他想到:「咦,我最近在轉發新聞消息時,好像也常遇到這個問題!」

確保演算法透明開放

杜奕瑾強調,現在若不探討演算法的透明度與可驗證姓,未來演算法運用更廣泛,會有更多問題產生。圖:陳洧農攝

第二個方向,則是確保平台演算法的透明度。杜奕瑾表示,現在社群平台會對資訊進行升、降序甚至是封鎖,儼然總編輯的姿態,但並沒有告訴我們是用什麼樣的邏輯在進行資訊的篩選。「如果它已經開始做選擇、去排序(rank)文章,其實它就是一個傳播業者總編輯的角色,那就應該要受到傳播業相關的法規規範。因為它的權力過大,所以應該要有關於演算法透明度的探討。

杜奕瑾發現,某些社群平台在言論管理的中立性上有待商榷,他在許多論壇也看到這樣的意見,認為社群網站在對應假訊息以及仇恨言論時所採取的管理措施,其實都是在伸張自身的權力。「沒關係,我們就來看看這些平台是怎麼管理。」

於是他發起了「葉黃素計畫」,藉由瀏覽器的外掛程式來蒐集使用者們被審查、下架的文章,分析平台審核文章的邏輯。有趣的是,在第一輪分析的內容中發現,被下架的文章,與社交平台所宣稱的仇恨言論或虛假消息有很大的不同。初步的觀察顯示,其實演算法是對言論的立場進行篩選,而不是針對仇恨言論或者言論的真假。

杜奕瑾呼籲大家一起參與葉黃素計劃,貢獻自己被審查的內容,看看平台究竟是怎麼做言論審查的操作。

建立相關法規的基礎

杜奕瑾表示,在這波國際間關於社交媒體的通路壟斷以及透明度的討論中,談到由於社交媒體精準行銷的能力,造就其成為境外認知操作的良好環境。例如在英國國防部和英國圖靈研究院共同發表的報告中可以看到,許多民主國家的「認知安全」都暴露在風險中,並且將認知安全視為一種新的國家安全。

杜奕瑾在 BBC 看到這則新聞時,將其轉貼到自己的臉書,卻似乎沒什麼人看到。五天之後他再到 BBC 的官網,發現這篇文章在 BBC 這個有著百萬閱眾的媒體中,點閱數點竟然不到 100!於是他做了個小實驗:把報導內容用截圖的方式放到臉書。結果發現,才半個小時點閱人數就超過 BBC 了。這似乎意味著:某些不利於特定立場的言論,在社交媒體上因為不透明的演算法,可以讓報導本身被選擇性地隱蔽。

杜奕瑾指出,社交媒體的監督之所以非常困難,就是因為每一個人看到的內容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很難建立機制去判斷平台是否有所偏頗,因此第一要務就是提高平台的透明度,包括言論審查與資訊篩選的機制,是否有共用的 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程式介面)讓第三方監管機制能有效監督等等。

另一方面,在相關法規的推動上,他提到三項重點:

第一是「資料落地」,因為許多使用者的資料都在境外,導致難以追蹤或監督;

第二是「審查落地」,要求平台將言論的審查交由當地的專責機構負責;

最後是「金流落地」,因為社交媒體本身可能不是言論操作的主體,而是在營利的誘因下成為有心人士的工具,那麼唯有金流落地才能落實對於資訊不當操作的監管。

其他還有一些較簡單的概念,例如過去基於公益而成立的公廣集團,現在應該要有數位的轉型,也就是要有非營利的論壇或社交媒體作為新聞的渠道。

黃哲斌與杜奕瑾探討社群平台在各國發生值得關注的爭議。影:Taiwan AI Labs 攝

商業化並非原罪

黃哲斌指出,其實負責台灣臉書內容審查過濾的主責單位是在香港。「據我所知臉書在台灣的辦公室只是業務團隊,賣廣告而已。所有的行政、金流等都還是在香港。」

杜奕瑾補充,臉書在台灣主要是進行遊說的團隊,防止台灣建立相關法規,因此很積極在贊助立委。大家都不知道臉書在台灣有運作這麼深入。

黃哲斌感慨地說,當初 PTT 跟 Wiki 一樣堅持不商業化,因而能夠維持一定的中立性,現在要去要求商業化程度極高的臉書、Twitter 或是 Google 維持自身中立,就會面臨極大的阻力。換言之,社交平台為了追求自身的商業利益,往往不顧自身的社會責任,「要是當初維基百科走向跟臉書、Google 一樣的道路的話,可能現在每個人看到的維基百科都不一樣。」

杜奕瑾回應道,其實公司追求商業利益不是罪惡,精準行銷也不是一種罪惡,缺乏適當的規範才是問題所在。他以砍伐山林為例:伐木商為了牟利而砍伐山林並不是罪惡,但如果不制定適當的法規去限制他,樹木很快就會被砍光。

同理,社群媒體作為一個有能力進行精準行銷與認知操作的平台,而政治服務又有著巨大的獲利,那麼在商業利益最大化的邏輯下,自然就會成為操作認知戰的武器。「人類文明在運作一定要有某種程度的商業獎勵(reward),大家才有動機去做更多事情,但是也一定要有規範。」

那麼要如何去規範呢?杜奕瑾認為有些基本原則,例如 1995 年他在架立 PTT 的時候,一直強調言論的平台一定要有聲量平權的意識,也就是所有的聲音不能被任何一個人隨意地壓制,即便是站長。在 PTT,文章的刪除是由使用者選出的版主執行,而版主的罷免乃至看板的存廢,都是由使用者連署決定。

杜奕瑾說,甚至網軍也不必然是罪惡的。例如 PTT 以前的張爸,可算是第一代的網軍。「他可能因為失去至親的傷痛,導致他需要不斷產生新的帳號去呼籲大家注意張振聲的事件。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重要的是你怎麼讓社交媒體的平台運作順暢,同時又有適當的管理,那組織本身的制度就很重要。

而為了確保組織制度可以信賴,就必須使其開放、透明,才能有效監督、驗證。杜奕瑾認為,在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類生活事務應用到人工智慧,例如自動駕駛與精準醫療等等,如果演算法無法被驗證,屆時面臨的危機將更甚於今天的社群平台。他說,雖然法規不是人工智慧基金會的專業,但必定能夠在協助建立演算法的透明度評量機制等面向作出貢獻。

黃哲斌與杜奕瑾探討社群媒體平台的管理與監督機制。影:Taiwan AI Labs 攝

後記:

葉黃素計畫自 2021 年 3 月 5 日上線 Chrome 外掛程式,整合使用者願意提供的臉書下架貼文資料,統計至 2021 年 5 月 19 日,收集到 193 則。

扣除因隱私權限 AI Labs 無法看到的 39 筆、內容已被刪除 31 筆、自動跳轉至臉書監察委員會 7 筆(上述三種超連結為例示可供參考),仍可公開檢閱內容的116筆當中,依台灣社會一般之價值標準檢視,共有高達97%的貼文屬於過度審查,僅有3則因色情內容不當而下架,屬於合宜審查。社群平台審查下架貼文之標準實有待公評。

從資料中觀察綜合3點總結:

1、 實際審查情況與社群守則訴求,並未有明顯直接相關。

2、 從審查下架貼文內之高頻詞觀察,與中、港、台、中印關係等政治敏感議題較易被審查下架。

3、 平台審查文章下架時,使用者並不知情。

✅  葉黃素計畫目前仍持續更新中,詳請請見:https://lutein.ailabs.tw/

✅  本次專訪詳細內容,可參見影片:
???? 資深新聞人黃哲斌 X PTT創世神杜奕瑾 Part 1 ~ 探討新聞產業和社群媒體平台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 資深新聞人黃哲斌 X PTT創世神杜奕瑾 Part 2 ~ 探討社群平台在各國發生值得關注的爭議
???? 資深新聞人黃哲斌 X PTT創世神杜奕瑾 Part 3 ~ 探討社群媒體平台的管理與監督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