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屆卓越新聞獎|新聞攝影類|系列新聞攝影獎——現場紀錄

2021 年 11 月 26 日 | 卓新獎, 卓越新聞獎頒獎典禮, 卓越新聞電子報, 攝影類得獎作品, 最新消息

新聞攝影類|系列新聞攝影獎|

高仲明:被塗抹的吶喊也是種訊息

劉書妤|特約記者採訪報導    

在現今的香港,到處都會看到一塊塊灰白色的油漆,隱約能看到油漆背後寫著「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這些慢性傷口無聲地說明當初的抗爭的艱辛。這是「系列新聞攝影獎」得主高仲明的作品「慢性港傷」。

評審表示,畫面中人物很小、場景很大,透露強烈的孤寂感。被塗掉的文字殘跡宣告一個時代的結束,激昂過後,新聞逐漸沉寂,但仍有攝影者依然持續關注。

《港傷》是攝影者在2019年記錄香港「反送中」運動的一輯相片。兩年過後,傷口仍無法癒合,這些塗抹過的牆,就是香港人被噤聲的象徵。

高仲明上台領獎時,感言僅簡短感謝評審及妻子,表示希望透過攝影記住香港現在的情況。但私下談論作品時,他展現了對香港的高度關注。

他身為香港人,對於反送中事件更有強烈感觸。「活在香港,你很難無視它們。我的想法很直接,就是把看到的用相機拍下來。拍得多,漸漸就覺得被塗抺的吶喊聲,也是一種訊息,有其獨特意義。」

高仲明說,親身經歷過反送中運動的人,對抗爭口號肯定啷啷上口。「721,唔見人」、「831,打死人」、「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等,就算被塗抹掉,望其形就知其義。拍下這系列照片時,他想,「那些被抺掉的標語都是有聲的。看著就覺得有二百萬人在喊口號。」

他表示,這些白色、塗抹過的牆遍佈全香港,不止出現在遊行熱點,在住宅社區、郊外、高架橋底、或者更刁鑽古怪的地方,也有它們的蹤影,因為這場運動曾遍地開花。他除了挑選近水樓台的場景,也揀選具代表性的地點拍攝。通常發生過嚴重警暴事件的地點,標語反覆出現、又被塗抺的次數就特別多,例如2019年11月2日,一名急救員被催淚彈掟中,背部被嚴重燒傷。事發地點、銅鑼灣的電車站,就反覆有人漆上標語。

在系列攝影中,高仲明本人對於「己連拿利」那張照片最有感觸,那是連接中環商業和半山豪宅區的一條小山徑,平日行人不多,很難想像會有人特地跑上來塗鴉。他提到,喊政治口號時,多半朝著最多人的地方大聲高呼,否則有誰傾聽?跑到僻靜處寫上抗爭標語,就像挖個樹洞訴心聲,在政府的施壓下,仍拚命地發出微弱的呼聲。

街頭建築物的塗鴉,彰顯民眾對「國家安全法」的拒斥,卻被當局以灰色「補釘」掩蓋,鏡頭下彷彿結痂未癒的傷痕,想要遮掩的,卻反被揭穿。傷痕可能會隨年月退卻,但人們必須謹記它們的由來。香港看似已逐漸恢復平和的生活,然而這些傷疤皆顯示民主曾遭撕裂的痛楚。

卓新獎董事杜念中(左)頒發系列新聞攝影獎給本屆得主高仲明(右)。圖:劉書妤截圖

得獎作品 得獎者 所屬單位
慢性港傷(作品發表於報導者) 高仲明 自由投稿人
作品簡介
《港傷》是攝影者在 2019 年記錄香港「反送中」運動的一輯相片,兩年過後,傷口好明顯無法癒合,受傷的不止是血肉之驅,而是整個城市的肌理。 現時在香港,無論是鬧市或是最偏僻的地方,都會看到一塊塊灰色白色的油漆,隱約看到字型,它寫著「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這些慢性傷口有時會失驚無神地出現。 若你在歌舞昇平香港的仍留意到這些傷痕,證明你眼力正常,記憶健在,未被政權灌輸的「另類事實」所麻痺。你看到的真實是什麼?希望大家在閱讀這輯作品時,可以找到自己的答案。

得獎理由

這是一組憂傷的作品,畫面中人物很小、場景很大,透露強烈的孤寂感,被塗掉的文字殘跡宣告一個時代的結束,改變未來的新制度已降臨。激昂過後,新聞逐漸沉寂,攝影者依然持續關注。街頭建築物的塗鴉及口號,彰顯民眾對 「反送中/國家安全法」的拒斥,卻被當局以灰色一一塗銷,鏡頭下彷彿結痂未癒的傷痕,想要遮掩的,卻反被揭穿。作品結構清晰,沉鬱跌宕,調性一致,完成度很高。

其他入選作品(報名件數 52 件)

參賽作品 參賽者 所屬單位
出神入話系列 安培淂 經典雜誌
命運不再沉默──離開新疆的維吾爾人,與他們手心上的故事(作品發表於報導者) 黃郁菁 獨立記者
圍籬中的抵抗 楊子磊 報導者
疫情下的台灣校園 遠距上課師生共學 張新偉 中央通訊社
國安法元年 林振東 端傳媒

 

2021 年社會公器獎暨第二十屆卓越新聞獎》——珍惜新聞自由・戰勝資訊瘟疫(現場及相關報導——依頒獎典禮順序):

????  總綱

????  2021 年社會公器獎

???? 新聞攝影獎

???? 突發新聞獎

????  不分媒體類別

????  廣播及網路(音頻)類

????  平面及網路(文字)類

????  不分媒體類別

????  電視及網路(影音)類

主編:鄭凱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