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泰俐X詹怡宜X陳立人X唐鳳X胡元輝|誰還在乎新聞真實?台灣公民社會因應假訊息的努力以及未來展望

陳曦|特約記者採訪報導
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舉行30週年研討會,以「重建新聞、鞏固民主:台灣新聞業的危機與轉機」為主題,並細分8個子題場次。
台大新研所教授王泰俐主持「誰還在乎新聞真實?台灣公民社會因應假訊息的努力以及未來展望」主題場次,邀請TVBS新聞部副總經理詹怡宜、LINE Taiwan董事總經理陳立人、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以及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胡元輝與談。
胡元輝強調媒體素養教育對台灣公民社會的重要,指出事實查核的重要性在於建立對事實重視的意識,唐鳳也以打疫苗、增加免疫力來比喻對錯假資訊的警覺,對於假訊息的處理也不建議未經解釋就下架,否則反而會讓陰謀論者有發揮空間,她也表示自己不用「假新聞」來形容假訊息,因為容易把沒經過查證的新聞和惡意造假的資訊混淆。
王泰俐則指出最容易相信假訊息的族群其實是中間選民,而非一般大眾以為的老人,學歷高低也與能不能判別訊息真假沒有必然關係。針對台灣有七成五的民眾未使用過事實查證工具,陳立人表示LINE啟動「LINE數位當責計畫」,努力去盡社會責任;詹怡宜也表示,作為新聞工作者,建立媒體工作者思辨習慣和記者分辨能力是要學習重點。
公部門已具備快速反應澄清假訊息能力
王泰俐率先表示,台灣在2020選戰之後,緊隨著又面臨了漫天的新冠肺炎假訊息之戰,舉例近日網路上流傳一段衛福部長陳時中沒戴口罩的歡唱影片,聲稱是在今年三級警戒期間拍攝,以陳時中身為流行疫情指揮官的身份,這段影片會引起多大的政治風暴可想而知,但衛福部在一、兩個小時之內就火速澄清影片是去年疫情控制良好時拍攝,反應之迅速是兩年前無法想像的。這樣的反應速度,是近兩年來,台灣公民社會和政府單位因應假訊息所取得的進展。
但王泰俐仍根據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及美國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王宏恩的研究指出,全台灣只有不到二成五的民眾曾經使用過任何一個事實查核網站的服務,餘下七成五的民眾既沒有進行過查證、也不知道怎麼查證。
唐鳳:很多人對訊息真偽的判別是依靠人際互動
針對王泰俐提出的現象,唐鳳回應指出,大部分使用網路接收訊息的人,只要是自己經常接觸的朋友傳來的訊息,不管內容為何,都會傾向認為可信度高,若用傳染病來比喻,就是密切接觸者「R值高」,非密切接觸者的訊息傳來「R值就低了」,因此很多民眾對訊息真偽的判別完全看人際互動空間來決定。
唐鳳建議年輕人若擔心長輩易受不值資訊影響,可以多與長輩互動,並舉例自己阿嬤看到不實訊息、尤其是跟她有關的,都會找她視訊兼查證,「而且(手機網路費)每月499吃到飽,沒邊際效應」,讓長輩形成查證習慣,「高品質互動蓋過病毒R值」,自然建立對假訊息的抵抗力,形成重要的保護網。
此外,唐鳳表示她要求政院同仁不要使用「假新聞」三個字來形容錯假訊息,因為她認為「只有真正做新聞的人才有資格用『假新聞』(來形容)」,對於不是新聞的東西、或是非專業新聞工作者及相關科系學生的圈外人,用「假新聞」三個字怪怪的,而且容易把沒經過查證的新聞和惡意造假的資訊混淆。
王泰俐:最容易相信假訊息的族群其實是中間選民
王泰俐則再指出,很多人認為「資深公民」,也就是老人,特別容易受假訊息影響,但是國內外傳播學界的研究發現,最容易相信假訊息的族群其實是中間選民。雖然在2018年大選之後民眾對辨別假訊息的警覺心大幅提升,但並不是老人之外的族群就較有辨別錯假的能力,學歷高低也與能不能判別訊息真假沒有必然關係。
胡元輝回應,若公眾對假訊息的免疫能力加強,其造成的社會紛擾就能減低,因此媒體素養教育更形重要;此外辨別、查證網路假訊息的能力也與數位工具的使用能力有關,希望協助過去使用數位工具經驗較少的人多加熟悉查證工具。
唐鳳補充,「我腦裡沒有網路資深、資淺公民的概念」,指出民眾剛「移民」到網路的初期是關鍵,每個人身為「網路新移民」的時候,對網路的使用往往受到過去的生活經驗影響。
唐鳳以Google信箱的垃圾郵件來舉例,大家在初期對郵件、送件者進行分類之後,未來再收到不歡迎的訊息就會直接進垃圾郵件。現在社會部門、公部門在做的也是類似分類,至於私部門也自然有自己的方式讓假訊息被下架,但唐鳳強調,「要給大家驗證資訊真偽的空間」,否則單單只是下架訊息卻沒有任何說明,反而會讓陰謀論者得逞。
唐鳳再次用流行病來比喻,指出各大社群在訊息被查證之後,還是容許訊息傳播,但是若在下方註明類似「中共中央獨家贊助」之類的警語,就相當於把mRNA包在護殼裡,製造出針對假訊息的獨家疫苗。
胡元輝:事實神聖 人對事實有要求 媒體素養教育就有其重要性
現場有聽眾針對政府部門大量以迷因來傳達公共政策提問,唐鳳對此回應,與新聞稿相比,迷因對於「增加基本的新聞傳播數很重要」,但如果只有迷因,而忘記把事實或是科學研究置入傳播,就相當於「只有外殼沒有內容,非常空虛」,因此看到迷因要看裡面的內容是什麼,若只就增加傳播數而言,迷因沒有好壞之分。
胡元輝則補充,在2016年,「後真相(post-truth)」被選為最具年度代表性的字(編按),過去英國《衛報》前總編輯C. P. Scott留下的格言「Facts are sacred」(事實神聖),到了如今,我們面對的後真相還是 fact 的辯證,但民眾仍然對事實真相存在追求了解的渴望,否則不會憂慮網路假訊息,而只要人對fact有要求,媒體素養教育就有其重要性。
胡元輝引述美籍猶太裔政治學家漢娜鄂蘭,表示不重視fact,民主國家將走向衰敗、走向極權,「求真不僅是人的內在欲求而已,亦為民主政治良好運作的必要條件」,至於事實查核的意義,胡元輝則引述俄羅斯作家杜斯妥也夫斯基名著《卡拉馬助夫兄弟們》內名言,「如果上帝不存在,是否一切均允許?」,指出事實查核不是全能,重要性也不僅是幾篇查核報告,而是建立對事實重視的意識。
胡元輝引述美籍猶太裔政治學家漢娜鄂蘭,強調Fact對民主社會存續的必要。(陳曦攝)
詹怡宜:記者分辨能力是要學習重點
對於台灣民眾普遍不信任主流媒體的現狀,王泰俐以此提問詹怡宜,詹怡宜表示有線電視新聞發展30年的過程中,新聞工作者一開始是學習怎麼把新聞做得好看,現在有很多的資深電視新聞從業人員都是從平面開始,而在轉型過程中,「有個小小革命」,正好在她當有線電視衛星公會(STBA)主委時發生,就是業者認為「我們需要自律」,否則新聞業可能為了吸引觀眾目光,而失去社會規範,因此努力面對不同議題,包括過度煽情、兒少保護等設立規範,如今的議題還包括事實查核。
她也表示,「假新聞」三個字對媒體工作者來說很敏感,彷彿犯了錯就會被說是假新聞,但新聞查證並非刻意造假,而是記者在面對數位工具時有盲點或是還要學習的地方,在民國99年STBA的自律討論中,就增加網路新聞使用的規範。
隨著科技進步、資訊來源越趨多元,STBA又增加了「第三方影音素材規範」來因應NCC所稱的「三器新聞」,種種作為在於為因應數位社會劇烈演化,希望讓第一線工作者具備動態判斷能力,採編、製播流程也能保持暢通的溝通管道,建立媒體工作者思辨習慣,「記者分辨能力是要學習重點」。
詹怡宜表示,針對傳播科技快速變動,業者也自覺「我們需要自律」。(陳曦攝)
陳立人:LINE破解謠言專區在疫情期間瀏覽率成長400%
陳立人也表示LINE如今旗下有LINE、LINE Pay、LINE Bank三大體系,建立有眾多用戶的生態圈,面對服務平台上的大量訊息,其中當然有假訊息,因此LINE啟動「LINE 數位當責計畫」,思索能針對群組中的錯誤訊息做些什麼,但他強調,LINE「絕對不想去看用戶訊息,那是用戶隱私」,官方當然沒有理由去做過濾、篩選、把關,但LINE仍有責任去做出工具、防治錯假訊息傳遞,並幫助用戶查證。
他介紹,如果用戶對收到的訊息有疑問,LINE提供了查證專區用查驗訊息真偽,與專業夥伴用科技力量,讓查證效率提高、讓對訊息存有懷疑的用戶有查證動機,並進一步讓正確資訊可以擴散。
除了事實查核機構以外,LINE的查證專區引進警政署165反詐騙和LINE資安檢測等資訊,此外LINE訊息查證的官方帳號也對中小學教師提供協助,希望讓小朋友有更多教材,並把教材帶回家中影響家人。陳立人指出,LINE用戶主動查證的比例從2019年的37%,到2021年成長至41%,增加幅度有5%,而破解謠言專區在四到七月疫情期間,瀏覽率更成長400%。
編按:
每年,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會透過電腦程式,蒐羅網路上密集使用的英文單字,從中選出最能反應當年度氣氛的英文單字。
在2016年,時值英國脫歐與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真相(post-truth)一詞大量使用,該詞彙使用率較2015年增長了2000%,因而成為該年度代表字。
根據維基百科「後真相」條目的說明,這個詞彙代表的意義,不單指「說謊的委婉說法」,更有「忽視真相」、「不在乎事實的謠言」這層涵意,以各種似是而非、斷章取義的言論,忽視真相進而達到弄假成真的效果。
《卓越新聞電子報》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我們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 2021年
- 「2021 調查報導與事實查核工作坊」No. 1/蘇正平X莊豐嘉X胡元輝X傅文成X許瓊文| 疫情下的不實訊息:從境外假資訊協作到政府回應
- 「2021 調查報導與事實查核工作坊」No. 2/曹嬿恆X李比鄰X劉彥伯|AI、機器人與事實查核:群眾協力與人工智慧
🔖 2020年
- 「2020 假新聞與事實查核工作坊」台北場 No. 2/李怡志X葉乃靜X陳璽尹|新冠肺炎的事實查核──疫情謠言大解析(上)
- 「2020 假新聞與事實查核工作坊」台北場 No. 2/李怡志X葉乃靜X陳璽尹|新冠肺炎的事實查核──疫情謠言大解析(下)
- 「2020 假新聞與事實查核工作坊」台北場 No. 4/胡元輝X洪國鈞X李又如X卓冠齊|2020年總統大選的事實查核(上)
- 「2020 假新聞與事實查核工作坊」台北場 No. 4/胡元輝X洪國鈞X李又如X卓冠齊|2020年總統大選的事實查核(下)
🔖 2019年
- 「2019假新聞與事實查核工作坊」台北場 No. 1/GoogleXOpen Data|善用網路工具反制不實資訊
- 「2019假新聞與事實查核工作坊」台中場 No.1/胡元輝|對抗AI新騙術 事實查核全球崛起
- 「2019假新聞與事實查核工作坊」台中場 No.2/林照真|民眾查證停看聽 從5W1H檢驗假新聞
- 「2019假新聞與事實查核工作坊」台中場 No.3/黃哲斌|媒體查證失能 公民事實查核成外掛
- 朱淑娟|Google深度事實查核培訓記錄(上)——真假新聞的識別法
- 朱淑娟|Google深度事實查核培訓記錄(下)——假新聞的防制對策
主編:蔡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