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亞洲新聞專業論壇-緬甸場|緬甸獨立媒體人艾敏丹:軍政府高壓統治 緬甸記者人身安全面臨危機

2022 年 07 月 21 日 | 亞洲新聞專業論壇, 卓越新聞電子報, 活動紀實

donation

劉艾波|特約記者採訪報導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主辦2022亞洲新聞專業論壇,在緬甸場中,主辦單位邀請緬甸獨立媒體《緬甸前線》副刊主編艾敏丹(Aye Min Thant)分享在疫情、政變和衝突下,緬甸記者工作的困境。艾敏丹坦言,緬甸記者在軍政府高壓控制下面臨嚴重的人身安全危機,許多人流亡到泰國邊界後難以維持生計。即使在海外進行遠距報導的記者,在查證資訊、採訪時也面臨重重阻礙,讓國內人民無法取得正確資訊。

緬甸軍政府高壓管制媒體 記者縱有新聞專業卻無以為繼

艾敏丹分享了緬甸自軍事政變以來,新聞記者面臨的各種困境,包括行動上的限制、軍政府高壓管制、網路受到控制、創傷問題等。首先在行動限制上,緬甸領土跟法國差不多,但基礎建設相對落後,政變以來軍政府又在路上設置很多檢查站,不時有記者在檢查站遭到逮補,甚至在檢查站被搜到手機拍到敏感照片,也會遭遇手機被沒收、被逮補的風險。行動限制讓記者無法跟受訪者面對面,確認消息來源的可信度

其次,軍政府對新聞媒體採以高壓管制的手段。根據無國界記者的統計,2021年有107名記者被政府逮補,2名記者遇害。很多人在獄中遭到酷刑,出獄之後為了保護家人,因此不再從事新聞工作。同時,報社必須要幫助被逮補的記者,對報社的其他員工帶來情感上的折磨。艾敏丹形容:「你知道同事在監獄裡被酷刑對待,但你卻無能為力。」

艾敏丹說,包括《緬甸前線》在內,緬甸許多國內媒體被迫關閉。如果記者聯繫或採訪了地方武裝團體,會直接被貼上「恐怖份子」的標籤而被起訴。在軍政府的控制之下,有些媒體選擇向軍政府輸誠,變成軍政府的傳聲筒。但即使如此,有些新聞從業人員想表態是「中立」,也可能被認為是不支持政府,讓其他人不敢跟他聯繫,為新聞組織惹來麻煩

不僅如此,軍政府還會以「夜間突襲」的方式,去確保每個人都住在戶籍登記的地方,如果抓不到要逮補的人,就會去騷擾其家人、親友,甚至掠奪財物。因此許多記者都以匿名發表新聞,以免揭露姓名後連累家人,或流亡到國外來從事報導工作。艾敏丹說,軍政府的騷擾對記者帶來很大的壓力,她有個朋友因為是獨生女,因為擔心自己遇害後沒有人能照顧爸媽,被迫放棄了記者工作。

艾敏丹說,目前有超過150名記者住在泰緬邊界,他們處於失業的狀態,因為他們離開緬甸後,他們的新聞專業難以支持他們繼續工作,這些人的生計面臨威脅

小眾媒體營運困難 真實資訊取得不易

流亡海外的「遠距報導」工作也非常不容易,編採團隊沒有辦法密切聯繫彼此,很多時候無法查證資訊的真實性,就連支付薪水給記者也有困難。如果緬甸國內發生政變、武裝衝突,編採團隊難以跟上這些重大新聞。由於「國家媒體」的報導內容是一片祥和,小眾媒體因為財務困難無法營運,導致國內民眾愈來愈難以取得真實資訊

為了控制資訊,軍政府也嚴格控制網路。政變初期全國都有網路斷訊的情形。雖然現在網路已恢復,但仍處於隨時可能斷網的狀態,新聞工作者無法安全地聯絡消息來源,使用VPN也可能被逮補。而且政府規定手機和SIM卡必須登記持有人,導致大家必須花更多錢買新的手機,更讓政府得以追蹤記者使用手機的紀錄。

流血衝突、流離失所變常態 成為緬甸記者創傷來源

軍政府不僅嚴重威脅記者的人身安全,自政變後的許多流血衝突,也對緬甸記者帶來創傷。他們在從事報導工作中不時看到有人被殺,加上軍政府任意逮捕記者,流離失所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甚至連「重述創傷」本身也會造成創傷。艾敏丹坦言,她自己曾被射傷過,她的母親也被通緝。去年她離開緬甸時,離開前兩週她每天只能哭,完全無法工作。

《紐約時報》研究員劉忠恩回應,艾敏丹完整呈現了緬甸記者各方面的困境。在緬甸,「生存」是記者面臨的第一大難題,相對於外國記者有外交保護,在從事報導後有辦法離開緬甸,當地記者就沒有這麼幸運。「 他們要擔心自己的安全、家人伴侶朋友的安全。很多時候他們每天都要想辦法躲藏。」

劉忠恩也指出,網路斷線是另一個問題。在發動政變初期,很多大規模的屠殺、抗議事件都是透過網路傳遞出去,現在軍政府擋下網路服務,讓資訊取得變得困難,取得資訊後如何驗證又是另一問題。尤其對海外記者來說,要做事實查核非常困難。例如他去年在台灣時,就很難去查證網路上流傳的衝突畫面,「你真的很難去找到資訊來源跟他們查證,例如影片、照片是不是這個人拍的、這個人看到的,這些簡單的查證都很難,在緬甸根本不可能。」

再者,大眾對媒體的觀感也會影響記者工作。劉忠恩分享,他有一次採訪公立醫院的罷工運動時,訪問醫師是否要為民眾沒辦法打疫苗負責,這個問題讓醫師覺得被冒犯,覺得「你怎麼可以質疑我們的理念?」劉忠恩強調,作為記者本來就應該要問尖銳的問題,不管是針對軍政府和民間組織。但在軍政府和民間強烈對立的氛圍下,想要秉持記者專業詢問尖銳的問題,也為記者工作帶來麻煩

緬甸情勢嚴峻該如何協助? 訂閱新聞媒體提供報導經費

雖然國際媒體對緬甸發生政變有諸多報導,但艾敏丹認為,他們是基於「重大國際事件」的角度出發而報導,未必對緬甸這個國家有興趣,而且很多外國記者缺乏對當地的認識,過度聚焦在翁山蘇姬上,只因為西方的讀者認識翁山蘇姬。「但除了翁山蘇姬之外,我們還有很多值得報導的事情,這些媒體都沒有報導出來。」艾敏丹批評。

與會現場有觀眾提問,緬甸情勢如此嚴峻,台灣或國際可以如何協助?對此艾敏丹指出,最好的方法應是訂閱緬甸的媒體平台,或是透過捐款給無國界記者等非營利組織。她強調:「只要任何媒體有辦法獲得經費,都是協助我們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