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新聞所論壇-電視媒體制度:結構、內容與政策的辯證|張錦華×胡元輝×周奕成×林麗雲|公共媒體的匍匐與前進

2022 年 08 月 10 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donation

陳洧農|特約記者採訪報導

公視的利基就在於它的信任度是最高的,可是有一個弔詭:它在市場的邊緣。~~林麗雲

台大新聞所舉辦「電視媒體制度:結構、內容與政策的辯證」論壇,第二場以「公共媒體的匍匐與前進」為題,由台大新聞所名譽教授張錦華主持,並邀請公共電視基金會董事長胡元輝、世代文化創業群執行長周奕成、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委員林麗雲,針對台灣公共媒體的困頓過往與未來路向進行討論。

張錦華表示,公廣的議題非常龐大,有機會應該讓胡元輝董事長辦專場演講。(特約記者陳洧農攝)

張錦華表示,公廣的議題非常龐大,有機會應該讓胡元輝董事長辦專場演講。(特約記者陳洧農攝)

回顧十幾年前的願景

胡元輝表示,2005年到2007年間自己在公共電視擔任總經理時,適逢黨政軍退出媒體,給了台灣的公共媒體組建成公廣集團的機會。他和管理團隊擬定計畫,並提出三個願景,希望開創台灣媒體的地景新風貌。第一個願景「公共小巨人」,希望藉由公共媒體的壯大,解決媒體生態的惡質競爭

第二個願景「數位火車頭」,則是期許公共媒體能在台灣媒體數位轉型的困頓中,成為支持的力量第三個願景是「國際領航員」,他說,商業競爭使得台灣幾乎沒有媒體可以做好國際傳播,若公共媒體有了更大的力量,就有機會讓台灣有氣無力的國際接軌往前走。「簡單來說,我們希望讓台灣商業獨大的傳播生態,變成公共跟商業二元的體制。」

任重卻難以行遠的省思

然而,隨著時間推進,公共媒體邁向願景的路途並不順遂。胡元輝發現,十多年過去了,公廣集團的身形看似高大,身軀卻單薄,既無法走出新的局面,也無法得到社會足夠的支持

究其原因,是因為政治力量嚴重缺乏公共媒體的體認,而且錯解政府的政策角色,以至於公廣雖然集團化,卻得不到政治行動者的支持。「言論自由的意思不是不管媒體,這是錯的。」他說,政府不但應該給媒體支持,更重要的是要創建一個好的傳播環境

他也體認到,取得公眾支持有賴扎實的草根運動,這才是真正的社會支持力,而台灣需要的媒體二元體系中,公共媒體也不該只是公共電視,所有的第三類媒體,無論是非營利的、獨立的、另類的媒體,甚至是學校的實習媒體,應該共同扮演讓台灣傳播生態共同向前走的角色。

未來目標:感動國民、躍動國際

胡元輝今年五月方接任公視董事長,他說,十年前的慨歎,現在自己要面對了,發現一切沒有改變:媒體生態仍然處在惡質競爭;數位轉換也遭遇諸多瓶頸;國際接軌依舊有氣無力。那該怎麼辦呢?胡元輝經過省思,認為公廣集團未來應該以「感動國民、躍動國際」作為努力的兩大目標

「如果我們沒有辦法讓國人認同跟支持,那表示自己的努力不夠,這個環境也不願意支持這樣的公共媒體的存在。」為了深耕國人日常,贏得國民認同,公視應該以高品質的娛樂節目持續扮演影視產業的活水;並且大幅擴增新聞製作的資源,建立專業品牌,以期成為新聞業的標竿

胡元輝表示,只有當大家都感覺公視就是「我的公視」,才有機會讓公共媒體達成被賦予的使命。(特約記者陳洧農攝)
胡元輝表示,只有當大家都感覺公視就是「我的公視」,才有機會讓公共媒體達成被賦予的使命。(特約記者陳洧農攝)

此外,要更積極推動數位轉型,開展多頻道乃至多平台的數位服務,滿足不同世代需求。最後,為使公視的族群服務更加深入周延,未來應結合社會資源、開拓傳播管道;其中,透過制度化的運作,讓台語台與新住民服務能奠定永續發展的根基,是現階段的重要課題。

國際傳播與交流更是公廣集團應該承擔的任務。胡元輝提出兩個策略方向,一是穩固建構國際影音平台,亦即由公視承接的Taiwan Plus;並且透過內容交流、活動合辦等多元形式,更加積極連結國際公媒。而要達成這兩個營運策略,必須依賴能實現目標的組織,因此組織改造與文化重塑是當前重要的課題;最後則是推動修法,建立公共媒體永續發展的法制基礎

華視的困境與挑戰

胡元輝表示,華視在當年集團化的框架中,就是一個商營的公共媒體,它面臨的問題是,十幾年來公共化得不徹底。比如說,依據《無線電視公股處理條例》,政府要給華視的「附負擔捐贈」一直沒給;民股的買回也尚未完成,使得華視「不公不民」,既沒有公共精神,也沒有商業的活力

那要怎麼辦呢?在定位上有兩種模式可以考慮,一種是像韓國的公共電視KBS一樣,設立了兩個頻道(KBS1和KBS2),一個是非商業經營,一個是商業經營。另一種則是像韓國同時有KBS跟MBC頻道,就像兩個公視,這也是公視跟華視原本理想上的狀態。

無論政府決定是哪一種模式,勢必要做出突破,讓政府能給予足夠的經費挹注,例如該有的附負擔和補助;盡快進行企業經營改造,包含數位轉型、創新創業。胡元輝語重心長地說道:「電視靠廣告營收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廣告再多你也撐不了一個電視台,所以不做創新創業或做數位轉型,就只有繼續平均每年虧損接近三億。」

新聞傳播的病態

林麗雲首先指出,台灣的新聞整體有信任危機,大部分的台灣人不信任自己看到的新聞,而且只有兩成的人認為新聞沒有不當的政商影響。「這代表台灣人各自看各自的新聞,在沒有共識的基礎上來做決策。」

在這樣的背景下,公視的利基在於,它有最高的信任度,弔詭的是,它在市場的邊緣。在路透新聞研究社2018年的調查裡,台灣的15個傳統媒體當中,公視的使用度排名最末。林麗雲說,公視的新聞不是沒人看,問題是它被放在很邊緣的位置

林麗雲表示,新聞整體的信任危機其實是公民社會的危機,因為人民在沒有共識的基礎上做決策。(特約記者陳洧農攝)
林麗雲表示,新聞整體的信任危機其實是公民社會的危機,因為人民在沒有共識的基礎上做決策。(特約記者陳洧農攝)

信任度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例如政治因素。公視也不例外,在今年的調查當中,公視的信任度從第一名掉到第四名。發生了什麼事呢?林麗雲指出,首先是治理問題—文化部沒有讓公視組成新的董事會;經費不足也衍生許多問題,例如片庫遺失。她說,政府不當干預,或是不作為都是有問題的,政府應該給公視該有的體制

還有一個問題是:與他國相比,台灣對境外社群媒體平台的依賴度很高。根據調查,台灣有一半以上的人用Line或Facebook看新聞;相較之下,英國只有兩成七的人會在Facebook上面看新聞;韓國對社群平台的依賴不像台灣那麼高,而且韓國有自己國家的社群平台,「這非常關鍵,因為政府可以管制得到境內的業者。」

建立可信可用的公媒

林麗雲認為,公視未來應該以「可信又可用」為目標。她說,過去有些人抱持「花若盛開,蝴蝶自來」的論調,認為只要公視做得好、做得專業就會有人看,但是這不夠,因為公視是人民所共有的,所以應該要擴張影響力,不該滿足於小而美

她提出三個建議,第一個是公視應該建立標竿,要有事實查核制度,製播準則、公共問責以及公眾參與。「公視的製播準則非常完整,事實查核做得不錯,所以我們可以根據公視的標準,要求其他新聞台比照辦理。」

第二個建議是擴大影響和建立連結,例如企劃能回應社會需求的重大議題。再來是強化公共頻道,如華視跟Taiwan Plus,使其適用公視的製播準則,並加強公媒之間的合作。她說,在每個公媒都不壯大的情況下,不宜再互相競爭。此外應建立公益新聞的夥伴關係,譬如華視可以讓公益媒體或獨立媒體的內容在自己的頻道露出。

第三個建議是,建立公共數位平台,將公媒、公益媒體新聞做有意義的策展跟連結。具體做法可以是建立一個能夠連結所有公共機構的入口網站,而且要把演算法、數據、利潤都公開透明,讓公眾能夠掌控。這樣平台可以把公共媒體已有的內容重新編輯,以提供更完整的公共服務,並與公眾建立連結。

世界的台灣公廣

周奕成認為,過去30年中,全世界的最重大事件,是中國加入世貿體系,成為世界第二大強權,而此事的影響將延續到往後的30年。他說,在2020年代,許多人會開始有逃避自由的心態,甚至質疑民主價值。在這樣的背景下,台灣公廣的角色在未來的30年間會益發重要。台灣在民主與科技威權主義之間獨特的地位,將使台灣的公廣負有傳達民主價值觀的使命。因此公廣未來的重要目標是國際化,在國際間發揮影響力

周奕成表示,如同媒體是內容的承載者,公廣就是文化的母艦。(特約記者陳洧農攝)
周奕成表示,如同媒體是內容的承載者,公廣就是文化的母艦。(特約記者陳洧農攝)

台灣公廣要如何在國際上被看到?周奕成說,可以著重三件事,首先是要做區域性的議題,也就是跨出台灣,例如韓國跟新加坡的媒體,都會有一些跨出自己國家,能代表亞洲的觀點,因而有更大的影響力。再來就是要有旗艦型的大製作,例如花一年製作一個具有長期價值的紀錄片,可以提高其他國家的閱聽動機。第三則是要培養意見領袖,因為有時在國際上意見領袖的力量甚至大過媒體,若把公視或Taiwan Plus變成培養台灣在國際上的意見領袖的平台,會很有幫助。

建立藍圖,溝通想像

「過去我自己參與公共電視法的立法,我們真的放了太大的注意力在董事會上。」周奕成說:「真正在製作與管理的是經理人團隊,這才是最重要的。」他認為,應該讓公視跳脫原有的框架,擁有更大的尋覓人才的權力

周奕成認為,若以創業的角度來看公視,公視缺乏的是一份營運計劃書。「假設全民都是公視基金會的股東,我們從來不曉得董事會要把這個企業帶往哪裡。」

他說,營運計劃書溝通的對象是股東,也就是社會大眾,因此不需太過詳細,只要有對未來的描繪即可,但可以把時間框架拉得很長。儘管2040年的媒體科技和受眾需求是無法預料的,但還是可以先訂出希望達到的目標,例如市場佔有率、營運規模等。透過這樣的30年計劃,能夠更好地溝通人們對公廣的想像。

現在提到文化建設,大家會想到圖書館、博物館,但最重大的文化建設其實就是公廣。」然而公廣的建設並不是在一屆執政者的任期內可以完成的,因此,為了讓公廣事業得以延續,周奕成認為,公視的董事會要讓未來的每屆執政者都知道,在自己的任期內應該達到什麼樣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