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淑琳老師
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副教授

余佳璋老師
政治大學全創碩學程兼任助理教授

邱顯辰老師
資深媒體人

范琪斐老師
資深媒體人

徐元春老師
資深媒體人

康復明老師(召集人)
大學退休教師

蔡致中老師
今周刊創刊總編輯
第一次評審會議
日期:111年8月23日
地點:小樹屋(大葉桉分館)204大會議室
經評審相互推舉,選出康復明老師擔任評審召集人。
本屆國際新聞獎、調查報導獎、財經新聞獎報名件數各有45件、39件與56件。針對本屆作品的初選評審方式,評審在會中決議,每位評審負責看兩個獎的作品,國際新聞獎與財經新聞獎各有5位評審審閱,調查報導獎則有4位評審審閱,分工名單如下:
國際新聞獎:范琪斐、康復明、邱顯辰、余佳璋、江淑琳
調查報導獎:范琪斐、徐元春、邱顯辰、蔡致中
財經新聞獎:徐元春、康復明、蔡致中、江淑琳、余佳璋
每位評審就各自負責的獎項作品分別給分,評分方式為1至10分(10分為最高分),作品平均7分(含以上)之作品進入複審,進入複審之作品以不超過參賽總數1/4為原則。上一屆曾擔任評審的康復明老師建議,在評分時可將分數差距拉大,避免太多作品平均分數皆高於7分。
另外,依獎勵辦法規定,參賽作品為50件內,入選作品上限5件;參賽作品超過50件時,入選作品可超過5件,上限8件。故本屆國際新聞獎與調查報導獎入選作品上限為5件,財經新聞獎入選作品上限為8件。
第二次評審會議
日期:111年10月7日
地點:卓越新聞獎基金會會議室
國際新聞獎
評審認為,在投資相對龐大的國際新聞採訪上,議題的選擇相當重要,新聞媒體得抉擇要在哪些國際事件上投入人力、物力;報導時選擇的角度也是另一個重點。
俄烏戰爭是今年重要的國際大事,許多媒體都有相關的作品參賽。在這個主題底下,〈世紀之戰裡的毀滅與圖存──俄烏戰爭5個月全紀錄〉是評審們覺得表現相當好的作品。評審認為,這件作品報導角度切得很好,而同樣的題目,許多媒體只到達波蘭邊境,但報導者團隊有進入烏克蘭;同時,這件作品與〈【星期一現場】今日烏克蘭 明日台灣?烏姊妹寄生華沙重拾第二人生 抗中必看的烏克蘭劇本〉,都有在報導中,以台灣的觀點來講述俄烏戰爭。而相同主題的〈烏克蘭前線 基輔・敖德薩雙城保衛戰〉與〈俄烏戰爭系列報導〉,與前面兩個作品比較起來,就稍嫌遜色。不過〈烏克蘭前線 基輔・敖德薩雙城保衛戰〉的配樂讓人印象深刻,〈俄烏戰爭系列報導〉的亮點則在於對俄羅斯的介紹。
有評審認為,〈【星期一現場】今日烏克蘭 明日台灣?烏姊妹寄生華沙重拾第二人生 抗中必看的烏克蘭劇本〉是由「眼球中央電視台」在YouTube頻道製播的新聞報導,在參賽作品中頗為特殊。以台灣的自媒體現況來說,普遍都是網紅性格高於新聞性格,但「眼球中央電視台」展現對嚴肅新聞的企圖心,若能入選,也是一種鼓勵。也有評審認為,在同樣以俄烏戰爭為主題的報導中,這件作品在影像的Story telling上有很好的表現,能打動人。
也有評審提到〈俄烏戰火直擊 挺進「北約最前線」紀實邊境難民血淚〉這件作品,表示這件作品的記者沈粲家應該是台灣媒體中,最早進入烏克蘭的記者,因為搶在其他媒體還沒能到達現場時就進到烏克蘭邊境,所以有幾位評審給予較高的分數。但也有評審提出不同的看法,認為雖然有搶先進入新聞現場,但報導的份量不足,也有評審對於媒體組織讓資歷尚淺的記者進入如此危險的採訪地點,認為不應該鼓勵。
由於本屆國際新聞獎45件報名作品中,有多達19件都是俄烏戰爭的題材,幾經考量後,評審決定將〈世紀之戰裡的毀滅與圖存──俄烏戰爭5個月全紀錄〉與〈【星期一現場】今日烏克蘭 明日台灣?烏姊妹寄生華沙重拾第二人生 抗中必看的烏克蘭劇本〉這兩件作品,納入入選名單。
同樣在新聞取材角度上被提出來討論的,還有〈消失的國界–阿富汗‧塔利班之國〉。有評審認為,這個題目在難度上不亞於俄烏戰爭,記者在有一定安全的保障下進入塔利班所在地,寫作角度比較軟性,透過報導,可以看出團隊採訪的辛苦。也有評審認為,這件作品頗有獵奇性,其中幾則報導相當不錯,有知識性,不過各篇報導之間似乎缺乏內部連結,看不出系列想要呈現的觀點,但整體而言還是很傑出的,建議可以入選。
接著評審討論〈上海封城系列報導〉。本系列在取材上訪問了許多人,同時上海的議題也是這一年間重要的國際新聞,雖然是以文字為主的報導,但呈現臨場感強,有把讀者帶到現場的感覺,新聞寫作功力成熟。上海是中國具代表性的城市,這件作品不只單純批評,還告訴讀者在極權制度底下的防疫政策執行狀況,把封城事件描寫得相當立體化。評審們因此建議將這件作品列入入選名單。
另一件與中國相關的作品是〈新疆觀察〉。評審認為,新疆議題在選材上有獨特性,但可能是因為採訪行程上的安排,報導並沒有針對新疆議題撐出一個討論空間,讓評審稍感失望。
在幾輪討論後,根據獎勵辦法,國際新聞獎的入選作品上限為5件(參賽為45件),評審最後選出,〈世紀之戰裡的毀滅與圖存──俄烏戰爭5個月全紀錄〉、〈【星期一現場】今日烏克蘭 明日台灣?烏姊妹寄生華沙重拾第二人生 抗中必看的烏克蘭劇本〉、〈消失的國界–阿富汗‧塔利班之國〉與〈上海封城系列報導〉這4件作品。
作品名稱 |
參賽者 |
所屬單位 |
世紀之戰裡的毀滅與圖存──俄烏戰爭5個月全紀錄 |
劉致昕、楊子磊、陳映妤 |
報導者 |
【星期一現場】今日烏克蘭 明日台灣?烏姊妹寄生華沙重拾第二人生 抗中必看的烏克蘭劇本 |
眼球中央電視台 |
眼球中央電視台 |
消失的國界–阿富汗‧塔利班之國 |
彭光偉、劉伯奇、汪倩如 |
三立電視台 |
上海封城系列報導 |
端傳媒 |
端傳媒 |
調查報導獎
在第一輪平均分數較高的幾件作品中,評審先針對《鏡週刊》的〈青春煉獄:網路獵騙性私密影像事件簿〉與〈司法重大疏失 毒品檢驗出錯釀冤案〉這兩件進行討論。有評審指出,〈司法重大疏失 毒品檢驗出錯釀冤案〉這件作品有新聞點,也循著冤案的線索,花了相當多的精力做搜尋、報導。但有評審覺得,該報導寫作的呈現上比較瑣碎,是可惜之處。而〈青春煉獄:網路獵騙性私密影像事件簿〉不僅有調查報導的精神,在報導的編排、視覺上也有很好的表現,尤其要能說服事件的受害者現身說法,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同時這個題目對年輕人來說,有很大的影響力,所以在鏡週刊的兩件作品中,決定由〈青春煉獄:網路獵騙性私密影像事件簿〉進入入選名單。
而《報導者》在調查報導獎的初選評分中,同樣有兩件作品的平均分數較高,分別是〈綁債.黑工.留學陷阱:失控的高教技職國際招生〉與〈山頭上的掠奪:揭露全台原住民保留地流失亂象〉。
有評審認為〈綁債.黑工.留學陷阱:失控的高教技職國際招生〉比較偏向個案報導,台灣應該有許多後段班的大學有黑工現象。但也有評審認為,〈綁債.黑工.留學陷阱:失控的高教技職國際招生〉在選材上有帶出新的議題,採訪難度不低,同時在呈現手法上,結合漫畫來說故事,讓讀者更容易接收資訊,也有助於議題的擴散。
〈山頭上的掠奪:揭露全台原住民保留地流失亂象〉是透過臥底方式針對原住民保留地議題進行採訪,在報導刊出後,台灣高等法院也在後續做了判決,報導確實發揮影響力。經過意見交換,評審們認為〈綁債.黑工.留學陷阱:失控的高教技職國際招生〉有新聞影響力,〈山頭上的掠奪:揭露全台原住民保留地流失亂象〉處理的雖然是老問題,但寫得很深入,所以一致同意讓這兩件作品都入選。
對〈房市熱的陰影:西濱廢土之路〉這件,有評審給出10分的最高分。評審認為,這篇報導對台灣有很大的影響,改變了縣市政府對廢棄物的相關法規。《天下》為完成這篇報導,採訪了相當多的受訪者,甚至找到不太可能出面的業者受訪,報導有困難度,也很危險,完成這個報導需要相當的勇氣。而文字加上影音的呈現方式,讓內容更為完整。
〈【雞糞大調查】百萬噸生雞糞入農田,黃金為何變炸彈?〉也是獲得幾位評審高分的作品。有評審指出,原先在讀這件作品時,還曾思考雞糞的議題是否有需要做這麼大的調查報導?但在閱讀全文之後,才理解雞糞除了是肥料,也造成許多問題,的確值得深入調查;而《上下游新聞市集》一如既往在這篇作品上,展現出深厚的調查功力與寫作品質,以《上下游》的組織規模,交出這樣的報導品質,令評審十分欣賞。
幾輪討論下來,有評審提出,先前幾件調查報導的作品都偏向公共議題,提議可以針對與個人健康相關的〈「新國病大調查:關鍵30年台灣發生什麼事 讓肺癌成頭號奪命腫瘤」系列報導〉做意見交流。有評審認為,這件作品是近年來在肺癌議題上做得相當出色的報導,報導刊出後,健保局對於低劑量CT也有所補助。但也有其他評審表示,這件報導的內容偏向醫學數據分析,文類上比較像是科普類的解釋新聞,而不像調查報導。
由於調查報導獎本屆報名件數為39件,依據獎勵辦法,最多入選5件。評審們最後決定由以下5件入選:
作品名稱 |
參賽者 |
所屬單位 |
綁債.黑工.留學陷阱:失控的高教技職國際招生 |
楊智強、何柏均、嚴文廷、楊子磊、李雪莉 |
報導者 |
山頭上的掠奪:揭露全台原住民保留地流失亂象 |
何柏均、嚴文廷、林慧貞、陳曉威、何榮幸 |
報導者 |
房市熱的陰影:西濱廢土之路 |
吳靜芳、黃明堂、張涵青、俞子堯、李洛梅 |
天下雜誌 |
青春煉獄:網路獵騙性私密影像事件簿 |
蔣宜婷、杭大鵬、李又如、曾立宇、林媛婷 |
鏡週刊 |
【雞糞大調查】百萬噸生雞糞入農田,黃金為何變炸彈? |
李慧宜、林怡均 |
上下游新聞市集 |
財經新聞獎
根據初審的平均分數,評審們先針對整體得分較高、但自己給分偏低的作品進行討論。
有評審表示,〈從盜伐到買賣──圍繞千年神木的罪行與交易〉雖然平均分數不低,但是在題材上面,比較不像是財經新聞的議題,這樣的論點也獲得其他評審呼應。評審認為,雖然看得出本報導想要點出盜伐木交易不正義的問題,但這篇作品若報名「調查報導獎」會比較合適。
對於〈進軍世界的黃金十年 你值得國際級薪水〉這件作品,評審認為,題目很吸引人,但取材上用了許多個人採訪來探討整個現象,沒有整體資料或證據可以凸顯整個面向,這部分有點可惜。但也有評審指出,這件作品嘗試Podcast的報導形式,是過往傳統財經新聞比較少使用的報導手法,訪問許多年輕人,也是這件作品的另一特點,容易在年輕族群當中獲得共鳴。
〈蘋果的耶誕夜驚魂:前所未有的缺料危機〉這件作品,獲得兩位評審的最高分10分。評審認為,這件作品提到的缺料危機,是世界性的趨勢,雖然是全英文書寫,但在這個題目的處理上,比目前其他可以見到的華文書寫都要來得好。供應鏈缺料的問題,不僅重要、影響層面也很大,這件作品針對這個議題,在內容上有很好的表現。
〈缺工海嘯襲台〉同樣是討論了全球都會面臨的議題——缺工。有評審認為,在缺工的題目中,《商業周刊》的這篇報導採訪力度很夠,是近期在類似題目中表現最好的。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報導中多呈現台灣因缺工所遭遇的慘況,少了宏觀視角,其實缺工是少子化的結構性問題,是已開發國家都會碰到的狀況,台灣並非特例。
至於公共電視的〈區塊鍊經濟 防詐騙守則〉,則是在平面媒體、網路媒體得分較高的財經新聞作品中,讓評審印象較深刻的電子媒體作品。有評審指出,過往財經新聞很難用影音的形式做深入講解,但這一年來,在有關區塊鏈、虛擬世界的NFT等議題上,反而是電視媒體透過影像的呈現,有機會比紙本媒體更清楚地做去報導。像〈區塊鍊經濟 防詐騙守則〉這件作品,就是透過影像視覺呈現,讓觀眾更快速地了解詐騙議題。
同樣討論區塊鏈的,還有數位時代的〈區塊鏈上的金融新世界〉。評審認為,這件作品跟〈區塊鍊經濟 防詐騙守則〉對於區塊鏈的討論並沒有重疊。〈區塊鏈上的金融新世界〉是從產業發展的角度切入,做了許多國外新公司的報導,內容也涵蓋了金融科技(FinTech)的各層面,在Web 3.0時代下,這篇報導從國外探討到台灣現況,深入淺出地剖析了這一年來的全球趨勢變化。
基於議題的重要性,〈防疫險之亂/百年大疫產險業踩雷 防疫保單理賠爆「類擠兌」亂象〉也是平均分數較高的作品。評審認為,在疫情期間,防疫險所衍伸的議題,在台灣是重要的,而在這次的作品中,處理這個題目的作品不多,〈防疫險之亂/百年大疫產險業踩雷 防疫保單理賠爆「類擠兌」亂象〉這件作品在防疫險議題上的整理,有其價值。
而〈台積電翻轉鐵鏽之城〉這件作品,則是在財經報導的基礎上提供了觀點。評審認為,這件作品透過取得的報告,預示高雄將像美國幾個城市那樣,從老舊的傳統產業中迎來新的翻轉,相當具前瞻性。
最後則是有關〈真假ESG面面觀系列報導〉這件作品的討論。評審指出,這件作品針對ESG衍伸性金融商品做了仔細分說,層面很廣,在近年談論ESG的報導中,《今周刊》的這件相當有震撼力。特別是在歐美各國都開始在意「漂綠」問題的時間點上,許多財經媒體想談「漂綠」卻又怕得罪人,《今周刊》則是在報導中勇於提出「漂綠」問題,在外界對ESG一片讚揚的聲浪中,寫出投資不可告人的黑暗面,值得肯定。甚至有評審認為,這次今周刊將ESG相關報導集結成冊的參賽作品集,是值得收藏的ESG手冊。
本屆財經新聞參賽作品共有56件,依獎勵辦法規定,可以選出至多8件入選作品。評審在考量題目的多元性、新聞性後,決定出8件入選,依作品編號整理如下:
作品名稱 |
參賽者 |
所屬單位 |
防疫險之亂/百年大疫產險業踩雷 防疫保單理賠爆「類擠兌」亂象 |
謝方娪、張璦 |
中央通訊社 |
區塊鏈上的金融新世界 |
高敬原、陳建鈞、陳君毅、陳映璇 |
數位時代 |
台積電翻轉鐵鏽之城 |
陳良榕、黃亦筠、鍾張涵、張詠晴、鄧凱元 |
天下雜誌 |
真假ESG面面觀系列報導 |
今周刊編輯團隊 |
今周刊 |
區塊鏈經濟 防詐騙守則 |
鄭淑文、劉建邦 |
公共電視台 |
缺工海嘯襲台 |
商業周刊 |
商業周刊 |
蘋果的耶誕夜驚魂:前所未有的缺料危機 |
鄭婷方、黎子荷 |
Nikkei Asia, Nikkei Inc. 日經亞洲 |
進軍世界的黃金十年 你值得國際級薪水 |
張翔一、林欣蘋 |
換日線 |
討論出入選名單後,評審也針對下一階段的評分方式進行討論,決定所有評審都必須重新審視國際新聞獎的4件入選作品、調查報導獎5件入選作品,以及財經新聞獎的8件入選作品,並針對三個獎項入選作品進行排序,作為第三次評審會議討論依據。
第三次評審會議
日期:111年11月7日
地點:卓越新聞獎基金會會議室
國際新聞獎
根據7位評審給出的的名次排序,「國際新聞獎」共識很高,所有評審的第一名都給了〈世紀之戰裡的毀滅與圖存──俄烏戰爭5個月全紀錄〉。評審表示,這件作品在4件入選名單中,最為完整,除了找到恰當的受訪者,在戰火的限制下,用視訊方式突破採訪上的困難,報導兼具軟性與硬性議題,對台灣讀者來說,相當周全
此外,評審也提到,國際新聞給獎,應該儘量呼應當年重大議題,而俄烏戰爭正是這一年來的國際大事。上海封城與塔利班也都是好題目,但俄烏戰爭確實是今年的國際頭條。
評審們高度共識,一致同意將本屆的國際新聞獎頒給〈世紀之戰裡的毀滅與圖存──俄烏戰爭5個月全紀錄〉。
調查報導獎
在調查報導獎的部分,評審針對5件入選作品的排序結果可說是無分軒輊,於是評審們決定,針對每件作品再進行討論與相互說服。
首先,有評審提出〈【雞糞大調查】百萬噸生雞糞入農田,黃金為何變炸彈?〉這件作品,認為從新聞的公益性角度來看,這篇報導照顧到老弱農民與養雞戶,出發點良善,且取材有新意,對於社會大眾來講,也是一篇同時顧及食安、土地與居住問題的報導,展現了媒體的使命,文字功力上乘。
而〈房市熱的陰影:西濱廢土之路〉牽涉的議題,在台灣已存在幾十年,有評審認為,報導利用有系統的圖表來說故事,把房市與廢土兩個議題結合起來,是很新的新聞角度,在報導刊出後,也引發其他媒體做追蹤報導。
同樣引起其他媒體跟進,做後續追蹤報導的,還有〈綁債.黑工.留學陷阱:失控的高教技職國際招生〉這件。有評審認為,這件作品是個案性質的社會案件調查報導,不過也有評審指出,雖然私校類似問題存在多年,但這篇報導是第一次用「人口販賣」的角度來處理,獲得包括國際社會的各方關注。
〈青春煉獄:網路獵騙性私密影像事件簿〉在評審們眼中,是一件相當具有前瞻性的作品。評審認為,當國內外媒體都在關注網路詐騙與私密影像議題,《鏡週刊》這篇報導除了接觸其受訪者,還將影響到重度使用網路的年輕世代。網路隱私、網路性暴力等問題,都是現在進行式,需要媒體密切關注。
經過一番討論,評審們認為,在選題上,議題的當下、迫切性,跟調查報導所能發揮的「改變現狀」的影響力明顯相關。〈山頭上的掠奪:揭露全台原住民保留地流失亂象〉這件作品也很深入,但屬於長期結構性問題,甚至是快要結束的議題,所以決定先不納入給獎考慮。
由於評審們在其他四件作品上未能取得足夠共識,因此決定以投票方式選出優勝者。7位評審每人一票,若是有作品票數相同,再針對同票作品進行第二輪投票。
首輪投票結果,〈青春煉獄:網路獵騙性私密影像事件簿〉獲得超過半數的4票,成為本屆調查報導獎得主。
財經新聞獎
在財經新聞獎入選作品中,評審所選的前兩名集中在〈真假ESG面面觀系列報導〉與〈蘋果的耶誕夜驚魂:前所未有的缺料危機〉這兩件,接下來的討論也以這兩件作品為主。
評審認為,ESG的議題是這幾年的主流議題。多數討論都在讚揚ESG,但〈真假ESG面面觀系列報導〉這篇報導勇於點出「漂綠」問題,挑戰大企業與媒體主流論述。該片內容整理得宜,資訊具有震撼性,在一片為ESG叫好的聲浪中,這件作品對於關心財經議題的讀者,是個重要提醒。報導內容相當全面,加上問題意識具有領先性,對企業界、週刊讀者來說,都相當有價值。
對於〈蘋果的耶誕夜驚魂:前所未有的缺料危機〉這件作品,有評審認為,這個報導所處理的供應鏈議題也相當重要,不論是就這次參賽作品,或這陣子台灣媒體處理供應鏈缺料的相關報導中,《日經亞洲》的這件作品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不僅論述清楚,也運用圖表說明。特別是系列作品中的前兩則報導,相當有份量,不過其他報導就沒那麼深入。當然,因為是篇全英文的作品,對於台灣一般民眾,近用性較低,如果像BBC那樣有中文版,會更加理想。
針對這兩件作品交流意見之後,評審們取得共識,決定將財經新聞獎頒給〈真假ESG面面觀系列報導〉。
在討論出得獎作品後,評審們針對財經新聞的寫作向參賽者提出建議。
第一、評審們認為,在寫作財經新聞時,常常會發生記者寫得很開心,但讀者可能看不懂的情況。所以在財經新聞的寫作上,首先要注意的就是「破題」,要讓讀者知道這個議題對他們的影響性是什麼。例如,必須先解釋ESG的議題或是缺工的議題,跟大眾的相關性在哪裡?這樣才能讓讀者願意去理解一個其實需要花一些精神與時間去了解的問題。
第二、梳理新聞事件背後的結構性因素,或將過去類似的案例並列,必然有助於讀者更快地了解該事件,以及該事件與自身的切身相關性。有評審以〈防疫險之亂/百年大疫產險業踩雷 防疫保單理賠爆「類擠兌」亂象〉為例來說明,認為這件作品如果能將台灣幾次大天災,例如921大地震後的地震險等產險案例一併提及,會讓這個作品的格局更大,內容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