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的公正性與財務安排掀起電視執照費爭議——英國人還要給錢養BBC嗎?

文章主圖取自Ben Sutherland,原作發表於flickr,基於CC BY 2.0授權改作。

陳曦|特約記者編譯報導
英國廣播公司BBC在2023年3月再度面臨其電視執照費爭議——起因是3月上旬旗下著名足球節目《今日賽事》(Match of the Day)主持人李納克(Gary Lineker)在社交媒體Twitter上批評執政的保守黨政府研擬中的非法移民法案,並將政府與1930年代的德國(納粹政府當政)相提並論而引發軒然大波。李納克一度被停職、後續在BBC同意檢視其社群媒體指南後復職,但在事件中被提起李納克高達135萬英鎊的薪資,再次引致對於BBC執照費的爭論,尤其在傳出BBC執照費可能將在明(2024)年上漲13英鎊之後,英國輿論對這筆費用的反彈進一步加劇 [1]。
在李納克事件中,BBC總裁戴維(Tim Davie)先因撤下李納克《今日賽事》主持人一職的決定,遭質疑受保守黨施壓(戴維對此否認),但其後李納克復職且並未就其Twitter上的發言道歉,戴維又遭BBC的前新聞部門主管奧利弗爵士(Sir Craig Oliver)批評向李納克「投降」[2]。
BBC在整起事件中先後面臨人員的社群媒體政策問題、公正性問題,而後者其實早已備受質疑,原因是BBC在右派讀者的眼中,缺乏公正客觀的新聞報導、其長年左傾的立場更被抨擊為「過時且倒退」,而由於支持BBC營運的收入來源是來自全英國的電視觀眾都強制繳納的「電視執照費」,讀者對BBC公正性的質疑自然連結到了這筆強制費用是否持續徵收的問題。
立場偏右的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針對超過1萬8000名讀者進行民調,當中有90%認為BBC應取消強制性的執照費用 [3]。該項費用目前的金額為每年159英鎊,BBC每年約可從執照費獲得37億英鎊收入,但隨著英國二位數的通膨率居高不下,這筆本就昂貴的執照費負擔更形沉重,加之明年漲價的消息傳出,更導致反彈,李納克的爭議使其超高年薪在相關報導中不斷被提及,讓英國民眾對執照費本就存在的反對聲音再一次集結。
保守黨與英國右派的公廣政策態度
英國另兩家民意調查機構Find Out Now和Electoral Calculus也在2022年獲得類似的民調結果,在其調查中有將近三分之二的受試民眾支持取消電視執照費 [4],而這也與保守黨的政策態度相符。
在前英國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政府擔任數位、文化、媒體與體育部(Secretary of State for Digital, Culture, Media and Sport, DCMS)部長的多里斯 (Nadine Dorries) 就曾在2022年1月宣布為期兩年的BBC電視執照費凍漲計畫、等同變相要求BBC撙節至少20億英鎊的營運費用,且多里斯也不諱言未來可能取消電視執照費,讓BBC另行籌措運作資金,因保守黨的態度,BBC也相應啟動財務改革 [5]。在傳出BBC欲在兩年的執照費凍漲期限到期之後調漲13英鎊的消息後,多里斯也呼籲在BBC改革財務結構前不應增加執照費用。
英國右派的聲音對BBC公正性的質疑早已日漸高漲,在《每日電訊報》徵求的讀者評論中,一位名叫喬伊爾(Feude Joie)的讀者指出,BBC已經變得「難以信任」,而李納克事件凸顯「必須徹底改造 BBC 的日子變得更近了」,其他類似意見也認為李納克事件的爭議之所以引起軒然大波,是因其處於BBC長期的「偏見報導」背景之下。
另一名讀者埃文斯(Russel Evans)也針對李納克事件表示,該事件牽涉的公正性問題,在處理上「本可以成為扭轉BBC偏見的轉折點」,但其結果是凸顯「BBC 已經失去了其作為國家廣播公司的地位」,並認為BBC失去電視執照費收入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還有一名叫做費恩(Jeremy Friend)的讀者直指李納克的超高收入問題表示,「BBC收入最高的名人竟然是體育評論員,這似乎令人難以置信。人們會期望一位經濟學或科學專家來幫助我們理解政府政策。對我來說,這比足球更重要。」費恩認為,BBC為今日賽事所支付給李納克的高額主持費,表示BBC決意投入進軍體育和娛樂領域爭取觀眾,相對其投入教育和政策宣傳解釋等社會責任的資源勢必減少,而後者才是BBC成立的初衷。
另一方面,除公正性的爭議之外,BBC的內容與服務取向也激起更多對其財務安排的質疑。在今年3月,BBC為削減開支,宣布解散旗下的古典樂團The BBC Singers [6],此事同樣招致廣大批評,其後在3月下旬,14萬人簽署請願書、加上有許多團體出面提供替代資金之後,BBC才暫緩解散The BBC Singers的決定 [7]。
The BBC Singers由20名音樂家組成,是英國唯一的全職室內樂職業合唱團,即將步入成立100週年,卻成為BBC削減預算的目標,在抗議聲浪下BBC才收回原訂今年7月解散的決定,但只是「暫時延緩執行」,目前轉而探索新的籌資運作模式;除The BBC Singers的解散危機外,3月上旬所宣布的BBC古典樂團撙節計畫內容還包括減低BBC英格蘭管弦樂團20%的預算,受影響的包括BBC交響樂團、BBC音樂會管弦樂團和BBC愛樂樂團。
BBC對於撙節計畫的解釋是,根據最新年度財報,在上一財政年度BBC在管弦樂團和表演團體上花費了2500萬英鎊,由於保守黨政府將其執照費凍漲兩年,BBC至2027年前需節省4億英鎊。
然而BBC選擇犧牲古典樂團的決議,引起了古典音樂界的震驚,英國知名大提琴家韋伯(Julian Lloyd Webber)便表示BBC的撙節計畫「令人遺憾」,並以此質疑BBC的電視執照費用,他在廣播節目受訪時質問,「我們國家深受喜愛的BBC,這間曾經負責歷史上一些最偉大的古典音樂廣播的公司,發生了什麼事?」 [8] 現任倫敦交響樂團音樂總監、指揮家拉特爵士(Sir Simon Rattle)也反對BBC削減古典樂開支的決定,《每日電訊報》報導拉特爵士可能透過抵制一年一度的BBC逍遙音樂會(BBC Proms)以示抗議 [9]。
削減古典樂團的決議,同樣讓英國輿論對BBC的電視執照費質疑聲浪加劇,許多公眾認為BBC在支付李納克天價高薪的同時卻縮減古典樂經費,這樣的做法在BBC的文化功能上有待商榷,也令許多觀眾無法認同。
鑑於電視執照費是強制費用,不認同BBC節目內容與安排的觀眾認為其籌資模式需要改變,例如轉向訂閱制或是廣告收入,由市場決定是否買單。一名署名賴希曼(Barney Reichman)的讀者就向《每日電訊報》表示,「在民主制度下,選擇自由當然與言論自由同等重要,那麼為什麼我們要被迫為我們不想要的東西買單呢?」
雪上加霜的是,BBC在3月30日表示,預計於明年減少1000個小時的原創節目 [10],原因同樣歸咎於資金黑洞和執照費凍漲,且BBC也直言未來會有更多「艱難的選擇」。
BBC透露,在來年的年度計畫中,將更多依賴重播原有節目和購入版權節目,預計受到最嚴重打擊的將會是BBC Four,可預料來年BBC Four委託製作的原創藝術與文化節目將銳減,且在2022年世界盃足球賽和英聯邦運動會結束後,體育賽程關注度降低,相關的原創節目很可能也將一併減少。
BBC仍強調「會將觀眾價值放在我們考量的最前沿」,但也坦承「今年將會有更多這樣艱難的選擇」。BBC預計2023年赤字是2.71億英鎊、2024年赤字將提高到3.52億英鎊,因此至2027年的節約成本目標數字已經拉高到40%左右(4億英鎊),與此同時BBC面臨越來越多觀眾轉向Netflix和Disney+等線上串流媒體的趨勢,應對方式是計畫投資3億英鎊在數位服務領域。
在撙節目標和新投資目標共存的矛盾處境下,BBC對旗下其他部門揮動砍預算大刀,包括推動削減地方廣播電台的開支(導致電台員工在3月罷工) [11]、將BBC新聞頻道和對外的國際新聞頻道BBC World合併、以及關閉部分BBC World廣播頻道;此前BBC還一度計畫關閉旗下的Radio 6 Music音樂廣播電台,這並非沒有先例——2016年BBC就曾將BBC Three的電視頻道關閉、轉為純線上頻道,但因年輕觀眾大量流失而在2022年恢復電視與線上頻道雙軌經營。
儘管BBC面對目前新一波反對電視執照費的聲浪,回應表示,「長期的獨立研究表明,執照費仍然是BBC最受歡迎的資助方式,也是至少到2027年之前商定的資助方式,以此確保BBC是一家獨立的全球廣播公司,投資於英國的創造力和人才。」不過BBC也指出。「我們對未來持開放態度,(英國輿論)關於執照費是否需要發展的爭論是正確的。」
戴維預計在未來,除了削減現有開支外, BBC也計劃透過在全球範圍製作節目和授權內容來增加商業收入,以此作為財務改革的一部分,另外戴維也曾建議計畫關閉廣播、改向發展純線上串流的媒體模式,然而對於英國閱聽眾來說,這些「順應時代」的改變,是否能夠被接受買單,或是代表更昂貴的執照費用,卻換來更少的公廣服務?
回到公正性問題上,《每日電訊報》的政治編輯摩爾(Charles Moore)在李納克事件大舉延燒前的3月7日,即評論質疑BBC在其旗艦廣播頻道Radio 4上的喜劇節目《The Skewer》散播「反保守黨」仇恨 [12],內容包括挖苦英國脫歐、用超現實的誇示方式來諷刺英國政壇要角來迴避偏見準則 [13],並多次將現任的蘇納克(Rishi Sunak)政府攻擊為「腐敗的極右翼政府」。
蘇納克政府自2022年10月上台以來的確屢爆爭議,包括保守黨主席查哈威(Nadhim Zahawi)的稅務醜聞、對全國大型罷工潮的加薪訴求態度強硬、以及蘇納克本人的「最富首相」身份,然而摩爾指出,《The Skewer》節目中單單只是剪輯上議院的演講內容來諷刺蘇納克政府,並未有其他的節目鋪排或設法將內容增添喜劇或是超現實效果,其立場幾乎昭然若揭。
摩爾在評論文章中,同樣提及了BBC由所有英國電視收視戶支付的電視執照費營運這一重點,他直指,《The Skewer》在其網站上預先示警「內容可能並不適合所有人」,然而這樣的內容是否適合BBC?摩爾批評,《The Skewer》對保守黨政府的攻擊缺乏公正性、缺乏觀點多樣性、來源單一,顯然未能意識到其節目資金百分之百來自電視執照費的支付者,當中可能有為數眾多的付費觀眾被列為是「不適合」的觀眾。
作為公共廣播指標的BBC因其獨特性、過往的耀眼成績和收取執照費的因素,長年受到高標準檢視,如今BBC能否克服公正性爭議與財務問題持續前進,全英國、乃至全球閱聽人都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 The Telegraph – 〈BBC licence fee could rise by £13 next year with the Government under pressure to intervene〉
- The Telegraph – 〈BBC ‘capitulated’ by allowing Gary Lineker to return to Match of the Day〉
- The Telegraph – 〈‘The BBC has lost its place as the national broadcaster’〉
- The Telegraph – 〈BBC licence fee’s days could be numbered as two thirds of Britons want it scrapped〉
- The Guardian – 〈Damon Buffini: BBC appoints private equity boss to make it more commercial〉
- BBC News – 〈BBC cuts to classical singers and orchestras labelled ‘utterly devastating’〉
- BBC News – 〈BBC suspends proposed closure of the BBC Singers〉
- BBC News – 〈Julian Lloyd Webber takes aim at ‘lamentable’ BBC music cuts〉
- The Telegraph – 〈Sir Simon Rattle could boycott BBC Proms in protest against choir cuts〉
- The Telegraph – 〈BBC to cut original programming by 1,000 hours as funding black hole expands〉
- The Telegraph – 〈Cut Gary Lineker’s salary by £500,000 to fund local radio, MP tells BBC〉
- The Telegraph – 〈BBC Radio 4 is propagating anti-Tory hate〉
- The Telegraph – 〈The BBC’s only response to charges of systemic bias? Suck it up〉
《卓越新聞電子報》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我們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 傳播科技改變新聞獲取方式 營收流向數位平台 地方媒體處境愈顯艱困
- BBC影響地方新聞永續性 DCMS報告敦促政府:擴大公共資金支持小型媒體
- BBC 100週年論壇:數位轉型下的BBC
- 走過一世紀 BBC面臨的機會和挑戰
- 英女王逝世 英媒獲得巨大流量與收視率 BBC遭指控王室報導有失公正
- 沒有BBC的日子會如何?
主編:蔡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