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Guard調查:假訊息如何影響老年人

2023 年 11 月 15 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donation
郭宇璇|特約記者編譯報導

美國媒體監管組織「新聞衛士」(NewsGuard)日前發佈了關於「假訊息如何影響英國老年人口」的調查,結果顯示,老年人比年輕人更擔心假訊息。

該調查由「新聞衛士」委託民調公司YouGov進行,共有2118位18歲以上的英國民眾參與調查。調查發現,有79%的英國成年人擔心假訊息的問題,在55歲以上的受試者當中,擔心假訊息的比例高達81%,是所有年齡段中比例最高的;18至25歲的受試者則是73%。

圖/在 55 歲以上的受試者當中,擔心假訊息的比例高達81%,是所有年齡段中比例最高的。(特約記者郭宇璇擷圖)
圖/在 55 歲以上的受試者當中,擔心假訊息的比例高達81%,是所有年齡段中比例最高的。(特約記者郭宇璇擷圖)

「新聞衛士」在此研究報告中,回顧了過去針對民眾辨別假訊息能力的相關研究。目前研究成果有限,對於老年人辨別假訊息的敏感度,研究結果好壞參半。「新聞衛士」推測,這可能是因為許多網路使用者不知道他們是否分享或接觸過假訊息,因此難以準確評估假訊息對不同年齡群體的影響,也許尚需要更多研究證實或質疑年齡與假訊息的關聯性。

一些研究指出,老年人更容易受到線上錯誤資訊的影響

美國有多項研究發現,老年人更容易在社群媒體上接觸到假訊息,也更有可能分享這些資訊。

例如,美國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和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在2016年1月美國大選期間進行的一項研究,搜集了臉書(Facebook)上使用者的行為資料,結果發現,使用者傾向於分享含有假訊息的外部網站連結。

該研究也指出,雖然整體而言,在社群媒體上分享假訊息是「罕見的行為」,但仍可從中看出年齡差異帶來的顯著影響。65歲以上的使用者分享來源不明的新聞文章的比例,幾乎是研究中最年輕的受試者的七倍。

2019年1月,美國東北大學(Northeastern University)和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團隊的另一項研究,關注2016年美國大選期間推特使用者的行為。研究指出:「在所有政治團體中,年齡與接觸假訊息的程度呈顯著正相關。」該研究推測,老年人之所以愈來愈常接觸來源不明的新聞,可能是與認知能力下降、缺乏媒體素養、世代效應(cohort effects),或是更強的動機性推理(motivated reasoning)傾向有關。

英國的研究也顯示了類似的趨勢。例如,英國通訊管理局(Office of Communication, Ofcom)在2022年時,調查英國成年人的媒體使用狀況,評估人們辨識社群媒體貼文可信度指標的能力,例如個人名稱旁的藍色勾號等。結果指出,63%的成年人能夠辨識可信度指標,但有58%的人也將不可靠的指標判讀為可信(例如貼文的讚數)。

研究也發現,受試者的表現與年齡也有關係。有17%的受試者無法判斷可信度指標,而在65歲以上的受試者中,則佔了23% ;也就是說,年紀愈大的受試者,愈有可能無法辨識可信度指標。

此外,有約七成的網路使用者認為自己能夠評估網路資訊的可信度,但有61%自稱有信心判斷網路資訊真假的人,實際上缺乏這項能力。而在55歲至64歲年齡區間的人,則有70%有此誤判。

其他研究則認為,老年人可能更少受到線上錯誤資訊的影響

但也有其他研究指出,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其實更有能力識別假訊息。也許是因為他們現有的知識基礎較廣、生活經驗較多,所接觸的新聞也較多。例如,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 )於2021年6月進行的一項聚焦於印度的研究發現,老年人更有能力辨別資訊真偽。該研究指出,「儘管老年人有自己的信念(beliefs),老年人也會有策略地分享訊息。即使他們的認知能力下降,但其龐大的知識庫可能有助於資訊處理。」

英國國家人工智慧和數據科學研究院的英國圖靈研究院(The Alan Turing Institute)於2021年3月進行的一項關於健康假訊息的研究發現,老年人在判斷健康相關內容的真偽時表現較好。該研究調查了受試者評估新冠肺炎相關內容真實性的能力。研究指出,社會人口學、社會經濟和政治因素,對受試者辨別健康相關資訊的能力幾乎沒有影響,但年齡則有顯著影響,媒體素養、健康素養和認知技能也是如此。

無獨有偶,佛羅達大學(University of Florida)研究團隊在2020年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判別新聞真實性方面,年輕人和老年人之間表現相近,只有70 歲以上的超高齡者才較不擅長辨別欺騙性新聞。

適合老年人的媒體素養教育

威爾斯數位社群的培訓和發展顧問莫伊蘭(Nick Moylan)表示,其從統計數據中得知,老年人較缺乏使用網路工具的能力,這會影響他們判斷新聞網站或社群媒體上的資訊的信心,「正因為如此,他們很容易陷入假訊息。」

數位布萊頓與霍夫計劃(Digital Brighton & Hove Project)專員多爾芬(Anna Dolphin)也指出,「假訊息也可能來自老年人認為『安全』的來源,例如報章雜誌等。」事實上,「新聞衛士」分析人員發現,關於新冠肺炎和疫苗等健康錯誤資訊不僅在推特、臉書和抖音上瘋傳,而且也被英國一些大眾新聞刊物轉載。

因此,推動針對老年人的媒體素養教育至關重要。威爾斯數位社群(Digital Communities Wales)數位包容性和技術培訓師華萊士(Kirsty Wallace)強調,媒體素養教學場合需要創造一個不會被評斷的空間,參與者們可以提出任何「無論多麽愚蠢」的問題,並分享自身接觸假訊息的故事,「以表示這不是令人尷尬的事情,只是需要特別注意。」

莫伊蘭也建議,可以建立線上互動資源,展示欺騙性內容出現在網路上的樣貌,提供一個安全的線上模擬學習環境,介紹假訊息的問題。目前網路上已有許多相關資源,例如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媒體素養遊戲「BBC iReporter」,使用者能在其中扮演BBC記者,為其做出編輯決策,努力維持BBC的可信度水準。

另一個媒體素養遊戲是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社會決策實驗室建立的「壞訊息(Bad News)」,它會慫恿玩家建立和傳播假訊息,以展示這樣做是多麼容易博得關注。 劍橋大學社會決策實驗室還有另一款媒體素養遊戲「GoViral」,則聚焦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假訊息傳播。

雖然新冠肺炎疫情漸緩,但近年人工智慧的發展也成為假訊息傳播的一項隱憂。由於 AI 生成圖片十分容易,威爾斯數位社群的成員對此表示擔心:「我們正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辨別圖像真偽的能力將是一場技術之戰。」

參考資料

  1. NewsGuard – 〈How misinformation affects the U.K’s older populations
  2. The Media Leader – 〈Older Brits most ‘concerned’ with misinformation
  3. Journalism.co.uk – 〈UK’s older population targetted by health misinformation
  4. Science Advances – 〈Less than you think: Prevalence and predictors of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on Facebook
  5. Science Advances – 〈Fake news on Twitter during the 2016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
  6. Ofcom – 〈Adults’ Media Use and Attitudes report 2022
  7.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Educative Interventions to Combat Misinformation: Evidence from a Field Experiment in India
  8. The Alan Turing Institute – 〈Understanding vulnerability to online misinformation March 2021
  9.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 〈Aging in an “Infodemic”: The Role of Analytical Reasoning, Affect, and News Consumption Frequency on News Veracity Detection